|
千龙网
给高级班外国留学生出的汉语课期末考卷中,有一道写读后感的题目。提供的阅读材料是我自己两年前写的一篇短文,《北京公交站名遐想》。正如题目所示,这篇短文是我就北京公交站名中“坟头遍地”、“寺庙踪迹”、“窑厂旧址”、“烽火岁月”、“ZF衙门”、“大学无名”等现象,引发的一点儿感慨。
参加考试的四个学生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两个女生说的都是北京公交站名给她们造成的不便,希望有所改变;而两个男生虽然也略有微词,但基本态度都是主张保存北京公交站名现状的。
其中,韩国女生是这样写的:
我2008年第一次来到北京后,也坐过北京的公交车,但坐一两次以后就不太喜欢去坐公交车了。因为中国出租车比较便宜,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的话更便宜。于是,我在北京出去的时候,喜欢坐出租车。但具体讲喜欢坐出租车的原因,不只有价格的问题,还有中国公交车站名很难,总是搞不清楚是到哪里的。和文章所说的一样,北京的公交站名很多是坟墓、寺庙、窑厂等和现在不太有关系的,跟交通更是没有关系。北京是一个历史很长的城市,好像中国ZF希望在车站名字上表示这一特点。但我认为,公交车站的名字,最重要的是方便人们利用交通工具。北京越来越国际化,外国人日益增加,如果北京的公交车站名字更容易让人了解的话,更多的外国人会坐公交车。
西班牙女生是这样写的:
我觉得北京公交站名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对一个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国人来说,坐公交车好像做恶梦一样。我第一次来北京,觉得坐公交车很危险。这不仅是因为开车的速度,对外国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应该在哪儿下车。因为,要去的地方,常常跟公交站的名字不一样。看站牌,也没有多大帮助。只有汉字,没有英文或汉语拼音。很难给售票员解释,他们完全听不懂老外的发音。这些问题,都会让我们外国人感到绝望。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打的(打的有别的问题,这里不说它)。
跟韩国、西班牙两位女生不同,喜欢思考的美国男生,他的读后感中,对北京现有公交站名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说:
我老家附近的地名,大部分都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城镇名字翻译成中文,有“危险”、“高兴”、“毒蛇”、“蛇皮林”、“迷路的小溪”等等。这些名字不好听,不过,它们有自己的特色,能表现这些小地方的味儿。因此,我认为不应该改变它们。在我看来,北京的公交站名是不错的。公交车站的名字,越小越好,只要有意思就行。
日本男生,是这样写的: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或其他国家,地名都会反映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较为明显的是作者提及的“坟”,在日本也有很多地名使用“冢”字。我的家乡很过分,就叫“富冢”。小时候觉得没什么,但现在想想,谁愿意居住在有许多坟墓的地方呢?但是,虽然如此,因为从小就习惯了“富冢”,也有些亲切感,还是不愿意消失这个地名。所以,我觉得有些地名确实有问题,不吉利,但是,既然曾经有人对这些名字有过亲切的感觉,就不应该轻易改变它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泱泱中华大国,首都公交站名,是一个跟全世界人民都可能发生关系的事情,因此,人人皆应该关心,皆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那么,您的意见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