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上 北京公交志 上的资料
北平公共汽车开通初期,没有公共汽车保养场和修理厂,只是借用东华门外北侧筒子河边十几间旧营房停车、修车和办公。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重新组建公共汽车管理处,才由北平市公用局拨给大石桥原东洋木材厂厂址及东单北极阁三条3号房屋作为两个保养场。还建有修车厂一处(厂址不详),有技术工人72名,学徒工12名,其他杂工26名。几条公共汽车线路的首末站是租用民房和临时搭建的木板房做站阁。新中国建立以后,购买安定门内鞑兹府花园,建立公共汽车公司北场。1950年,购买西直门内乐记花园,建立公共汽车公司西场。1950年至1957年,先后在东、西、南、北城建立5个保养场,初步形成了保修网点的合理布局,为公共汽车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地。但以后保修基地的建设没有跟上。至1981年,有公共汽车保养场7个(其中有电车公司一个公共汽车保养场),停车场4个,修理厂1个。这些场(厂)设计保养和停放能力1550辆运营车,而当时已有公共汽车3324辆,各保养场普遍超负荷运转,严重制约了运营的发展。1981年至1993年,相继建成低保中心站14个,其中6个保养场和1个修理厂也都进行了扩建或改建,增加了停车场地和保养能力,使公共汽车后方基础设施滞后,保修场(厂)超负荷运转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为运营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1984年3月,调整了6个场的管理体制,成立了两个公共汽车公司。原公共汽车一、四、五场划归第一公共汽车公司管辖,第二、三、六场划归第二公共汽车公司管辖。1987年开始,根据发展的需要,对体制进行改革,对原来的运(营)、保(养)合一改为运、保分离的专业场(厂),分为运营场和保修厂,低保中心站改为运营场。长途汽车公司厂、站的发展主要是改革开放后。1979年4月,在西坝河建成了保修厂,1983年至1994年,新建莲花池、黄村、德胜门、顺义等8个长途汽车站,提高了车辆保修和停车能力,改善了服务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