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线,总长378千米,174座车站,日均客运310万人次,这是南京地铁这十几年来飞速发展的成果。在这样忙碌的地铁线路中,乘客能安全、准点、便捷、适度地出行离不开地铁各个岗位的默默付出。地铁行车调度员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有人称他们为地铁“最强大脑”,他们则笑称自己是“大内总管”。乘客们或许看不见他们,但他们却时时刻刻关注着乘客,关注地铁全线的运营情况,确保每一班列车的准点运行。 “一号线的早高峰大概从六点半就开始,将近九点半才结束。在这三个小时内,我们行车调度员几乎没有时间去喝水、吃饭。”28岁的居鹏飞已经在地铁行车调度员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四年了,他笑着告诉记者,他们经常自称是地铁运营的“大内总管”。行车调度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每条地铁线路的运行情况,遇到突发情况时进行及时处理,比如对各条线路车站的视频监控,客流量较大时的及时疏散处理等。 “我们的每一个调度都必须精确。尤其是在处置故障的过程中,我们行调的指令可以说是‘一个唾沫一个钉’,发出去了就没法收回。”居鹏飞告诉记者,一号线是南京地铁换乘大线,早晚高峰期间客流密集,行车密度大,一旦发生故障,会影响后续的运营,一分钟都不能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在发生故障时,司机、站务等多个岗位都会通过调度台向行调进行反馈,同时隔壁的行调、值班主任也都会进行相关的交流,“这时候就需要练就一双很棒的耳朵,从中去搜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去观察行车大屏和监控画面。只有让自己冷静下来,才能及时把故障处理好。” 7月初,南京梅雨期临近。凌晨0:40,居鹏飞正在和其他行调一起进行站台积水模拟演练。“我朋友有时候会问我,为什么你们地铁行调还有夜班呢,夜间地铁停运后你们不就没事了吗。”居鹏飞表示,每天夜间地铁停运后,所有的施工都需要在行调确认后才能进行,还有一些信号系统的升级以及突发状况的演练等。 很难想象,在这乘客无法看到的另一端,地铁行车调度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控制着每天运送两三百万人的地铁线路,祝福每一个人的出发,温暖每一个人的到达。早上7:30,在和早班行调交接完工作后,居鹏飞终于可以稍微地休息一下。“看到乘客们安全出行,我们也就很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