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社会各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座谈会
24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召开社会各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就我市交通现状及交通组织管理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记者从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在市区流量增加20%情况下,我市交通整体拥堵情况得到控制,部分区段实现缓解。 会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田力表示,“继上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参加座谈会后,此次再次邀请公交公司、出租公司的驾驶员和市民参加此次活动,目的是倾听市民对于我市交通出行的意见,争取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据悉,目前我市地理特点是沿海丘陵地带,东西狭长,形成四纵五横的主干道与城市发展交通环境不相匹配。同时,优秀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车站、大型商场均集中在市中心区,对干线交通的影响非常大。在谈及相关路段的整修意见时,田力表示,在港城东大街凤凰山水库附近的绿化带拆除上,市交警支队给出合理化建议,位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拆除后,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交警部门目前正在建议相关部门,对焕新路二中门前路段绿化带进行拆除,拓宽道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目前这一方案正在研究中。 特别针对我市公交出行方面,田力透露了我市公交出行的比例。目前,烟台公交出行率占比仅为20%,为全省最低。私家车出行比例为60%,全省最高。这就导致了早晚高峰出行车流量巨大,并且高峰时段的时长拉长,从以往早晚高峰各一个小时向一个半小时延长。 据统计,今年市区24小时不间断交通流量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交通流量较去年增长20%。这也就会出现大街上一人一辆车情况出现,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目前,烟台市一年新车挂牌量达到17万,芝罘区、莱山区中心区车辆达到33.4万辆,人口88.9万人,汽车人均保有量超过日本人均水平。 针对这一现状,烟台交警以指挥中心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强化支队、大队指挥中心和中队巡防指挥室建设,在理念、体制、机制、科技、保障等方面改革创新,逐步构建起具有实战特点的现代警务机制。市交警支队从警务改革转方式、合成作战提效能、科学组织缓拥堵、互联网+强服务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交警部门转变工作方式后,通过情报预警、运行监测、合成作战,全面提升警务效能。基础信息采集,主要通过全市交通民警、有关协作单位等提供的基础信息,实时采集天气信息、路况信息、施工信息、公共安全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与道路交通相关的信息,形成交通事件立体化信息采集体系。 对采集的各类信息以及路网路况、交通流状态、交通违法、道路事故等,运用情报分析系统每天组织进行实时研判分析,形成日周月分析报告。每周组织召开形势研判会商会议,形成阶段性预警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针对各类预警情报,对内提出业务指导意见,形成周知性预警、专题指令。周知性预警是指每天、每周发布周知性预警,各单位根据预警内容合理安排工作,变事后处置为主动应对。对外运用各种媒体每天实时发布交通诱导信息,使交通参与者和相关单位能提前主动采取措施,配合工作,规避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