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巷道路越来越“窄”,支路巴士举步维艰, 原有的 20 多条线路已缩至 3条。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多,市民对支路巴士的接驳需求在加大。昨天,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 今年我市将采购 100 辆中小型公交车,同时对支巷道路进行调研,在有条件的支路街巷开通快线、循环线,加大与地铁站的接驳力度。
通行条件与市民需求难平衡
不久前, 市客管部门收到两份建议书,一份来自政协委员的提案,希望调整317 路支路巴士,缓解道路拥堵;一份来自人大代表的建议, 希望增加童卫路这条支路上的公交线路。
记者了解到, 永庆巷—牌楼巷—汉中门一线周边医院多, 每天很多私家车从这里通行,牌楼巷几乎每天都堵。由于道路通行条件有限, 直行的公交车与右拐的小汽车常在一个车道上, 政协委员认为这样会降低私家车通行能力,希望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
但客管处表示,317 路为支路巴士,自牌楼巷过汉中路直行,是牌楼巷、罗廊巷、朝天宫西街、来凤小区沿线居民出行的重要线路,因此暂时无法调整。
而在童卫路, 这里沿线居住的居民越来越多, 但只有 84 路一条公交线,人大代表希望增加一条前往后标营、 光华路等东南方向的公交线,方便孩子上学。昨天,记者来到童卫路,这条路宽度在 7米左右,西侧被设置为停车场,右侧则有不少车辆违停,加之道路中间机非混行,记者所乘坐的公交车为了让对面的车辆先行,在原地等待了 10 多分钟。 客管部门表示,鉴于该处的路况,原有的 49 路已经被迫撤出支路, 如今仅剩下 84 路,已是“勉为其难”运行。因此,只有待童卫路拓宽改造,对道路停车进行整治后,才能满足居民需求。
20多条支路巴士仅剩3条
“近年来, 我市私家车数量迅速增长,主城区的停车问题日益严峻,支巷道路设置的停车位不断增加, 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差。 ”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2000 年为解决背街小巷居民的出行, 我市开通了 20 多条支路巴士,如今仅剩下 304 路、317 路、303路等3条线支路巴士,而这3条线路,有85%的路程是次干道,名不副实,原沿线相关小区居民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进行全市公交线网优化调整的调查时,我们发现支路巴士的缺失,降低了市民公交出行的舒适度。”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院公交线网优化项目推进小组陈阳说,在线网评估中,河西新区公交线网的覆盖率竟然高于城北、城东孝陵卫等老城区。 主要原因就是河西路网密度大,支路较为宽敞,小区门前接驳线路较多。而城北等地区,很多支路通行困难,公交线路无法进去,市民只能步行较远距离乘坐公交车。
“虽然我市也在发展公共自行车,但在刮风下雨、炎炎酷夏时,支路公交车仍然拥有自身的优势。 ”陈阳说。
年底前开展支路巴士调研
“未来主干道上基本都会有轨道交通, 公交车将逐步转移到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更多承担起接驳功能。”陈阳说,所谓接驳就是替代步行, 如果市民需要从支路走到主干道上去乘公交车, 那干脆直接到主干道上乘坐地铁,公交将失去接驳意义。
陈阳介绍,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开展支路巴士系统化调研,对原有支路巴士经过的支路进行实地勘察,寻找撤线原因,如道路狭窄、停车位占道、违停较多等。根据支路的现状、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等,整理出相关意见提交给管理部门。
对于通行条件尚可的狭窄道路,交通专家建议采用小型车辆,开通 5 公里至 8 公里的接驳线路。 就此, 记者了解到,今年公交集团车辆采购清单中,除了常规 12.5 米长公交车外, 还引入了 100辆10.5 米和8.5 米长的中小型公交车,宽度也相对缩小。 如 8.5 米的小型公交宽度为 2.2 米左右,而 12.5 米长的宽 2.5米左右。 江南公司营运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这些车辆将会先在仙林、板桥地区的支路上开通快速公交和循环公交,串联多个小区与地铁。 目前仙林地区已有 8.5 米接驳巴士先期试点。 而主城的支路将根据道路条件和全市线网优化方案来确定相关开行方案。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院相关专家表示,为了满足小汽车的停放,而剥夺公交车辆的通行权, 在路权上是不公平的。希望管理部门在设置停车位时,能够权衡好支路上其他出行方式的路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