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云板丝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寻踪] 咱们说说变化大的线路吧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2-10 15:53 | 只看该作者
京华╰☆大财神 发表于 2016-2-6 14:45
332的阵势比现在什么千人挤爆930那还壮观。当初天文馆门口那一片332一车队用
巅峰时期60多个大通道都不 ...

当年节日 332快   332    332区 分别在不同的站点上车,还有颐和园直达在 北展老售票处 那里上车。

节日期间 4场的车都来加车 332

930根本不算啥 !
62
发表于 2016-2-10 15:56 | 只看该作者
tosa 发表于 2016-2-9 14:47
30 原工大专线
31 原11支
32 原3支高峰

42 是 19 和 13联运
45 是 15 和 25联运
53 是新线  高峰车   菜户营 ~ 广安门  后延长到前门  2路调整。
63
发表于 2016-2-10 15:58 | 只看该作者
tosa 发表于 2016-2-9 14:47
30 原工大专线
31 原11支
32 原3支高峰

38  是  10 和 22联运线改路号
64
发表于 2016-2-11 12:12 | 只看该作者
edwin 发表于 2016-2-9 15:57
我怎么记得56最早是新开的线路,动物园—菜户营

1985 年11 月29 日,(19路)分为两条路,南段右安门至西便门为56 路。北段动
物园至西便门为19 路,路长6.28 公里。

1985 年11 月29 日,19 路分为两条,北段为19 路,南段由右安门至复兴
门为56 路,路长6.02 公里。

以上是北京公交志原话,19路那段不准,56路北段总站是复兴门(后来90年代初改名为真武庙,因为跟长安街上复兴门站离得太远)

你说的56是老56重新并回19之后,又新开的线路
65
发表于 2016-2-11 1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osa 于 2016-2-11 12:19 编辑
sfog2008 发表于 2016-2-10 15:56
42 是 19 和 13联运
45 是 15 和 25联运
53 是新线  高峰车   菜户营 ~ 广安门  后延长到前门  2路调 ...

1985 年6 月24 日,接受北京市人民代表建议,将原2 路改为两条路行
驶,一条为前门至菜户营的53 路,一条为蒋宅口经珠市口往南到木樨园的2
路。2 路取消地坛、方家胡同、兵马司、大佛寺、美术馆、妇产医院、南河
沿、天安门(北行)、大栅栏、珠市口站,改为大站快车,路长13.38 公里。

1985 年6 月24 日,2 路改线,开辟53 路,由菜户营经广安门、珠市口至
前门,路长8.52 公里。

53开线跟2路改线是同一天,一开线就到前门,不存在终点广安门的时候
所以53不是新开线,53跟新2路都是老2路的继承者,53是老2路南段,新2路是老2路北段,两条线都同时各自向南延长
66
发表于 2016-2-11 1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fog2008 于 2016-2-11 15:11 编辑
tosa 发表于 2016-2-11 12:15
1985 年6 月24 日,接受北京市人民代表建议,将原2 路改为两条路行
驶,一条为前门至菜户营的53 路,一 ...

53路可能是记错了。小时候去亲戚家经常坐 53 路,那时小,可能记错了。

不过你写 42路 是 2区支这个搞不懂,太奇葩了,除了首位站在一起,走向都是飞跃啊啊!

42路应该是 13和19联运,这个绝对没错了,因为小时候天天从家门口走。 实际是: 十条(张自忠路) ~ 广安门,高峰线,广安门首发是19路,十条首发是13路,跑一圈各回各家。19路跑完放空右安门,13路仁义,联运线最后一圈的全部带客回和平里,这就是为什么喜欢客一的原因,仁义 !期间也有跑一圈半的(很少),一圈半的话13路广安门放空回三里河,19路放空回动物园。

34  和  35 好像也不是什么新线,应该和23路有关,但具体记不清了,小时候有个不常走的父母朋友,家住劲松,大人楼上说话,我自己楼下看汽车.....

1976年路号大改革,包括我原先写的《调查公交5字头》,实际上那是北京公交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规范路号工作,现在我们规范个路号哔哔都来了,当年规范路号没那么多事。

1976年市区路号规范也是成片的规范, 30 - 39 多数在东南  和  南 。  40 -  46 多数在西 。

尽管北京公交史上也有规范路号的时期,但如此大规模集中的统一更改还是第一次。这次规范路号首次市区车突破30,电车使用1字头,夜班车为2,郊区车为3,特别是东酒等规范4,城镇车为5。

1976年北京地区公交规范路号的工作也为全国制定了路号标准,不单单是北京历史,也是第一次全国大规模规范路号 !意义深远 !
6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板丝弦 于 2016-2-11 16:17 编辑
sfog2008 发表于 2016-2-11 15:07
53路可能是记错了。小时候去亲戚家经常坐 53 路,那时小,可能记错了。

不过你写 42路 是 2区支这个搞 ...

42路那个是这样,新开的时候是甘石桥到前门的高峰线路,命名为2区间支线。后来由于审批手续问题改线为13-19联运,甘石桥到东四十条,后来延长到十条豁口的
2区间支线维持时间大约三年半
68
发表于 2016-2-11 17:46 | 只看该作者
324:公主坟—木樨园,公主坟—开发区交通服务中心,开发区交通服务中心—草桥,开发区交通服务中心—木樨园,把原有的都给砍了,成了一条新线
368:左安路—草桥,左安路—公主坟,左安路—定慧桥南,OVER
370:廖公庄环线-圈门—公主坟(延长过一次,忘记了)

点评

现在的370是370和老326合并的  发表于 2016-2-15 19:15
368在开通300路后,有一阵是“左安路--洋桥” 后来变成“左安路--公主坟”。  发表于 2016-2-14 08:28
69
发表于 2016-2-12 15:24 | 只看该作者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6-2-11 16:15
42路那个是这样,新开的时候是甘石桥到前门的高峰线路,命名为2区间支线。后来由于审批手续问题改线为13- ...

维持了三年半的2路区间支线不可能走儿童医院,阜成门这边,三年半时间居然没在家门口看见,这线是鬼线?

76年路号规范后,冒出一堆联运,所以42路是联运线改号而来的
7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2 22:42 | 只看该作者
sfog2008 发表于 2016-2-12 15:24
维持了三年半的2路区间支线不可能走儿童医院,阜成门这边,三年半时间居然没在家门口看见,这线是鬼线?
...

谁也没说2区支走三里河啊,改线之后才走的三里河
71
发表于 2016-2-13 00:50 | 只看该作者
tosa 发表于 2016-2-9 14:47
30 原工大专线
31 原11支
32 原3支高峰

52最早是为了劲松工人上下班方便开设的4路高峰线路。
72
发表于 2016-2-14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fog2008 于 2016-2-14 09:40 编辑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6-2-12 22:42
谁也没说2区支走三里河啊,改线之后才走的三里河

不走儿童医院,阜成门那能叫2区支吗?

42路是19和13联运改路号而来,13和19的联运和2路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条线路的开辟纯粹是减少乘客的换乘,一开线就是13和19抽出休班车担当执行,走向,车辆,调度和2路,2路区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知道的西部联运 15+25 = 45    13+19=42   10+22=38  都是因为70年代逐步抓经济,于是北京的公共交通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西部这几个联运线纯粹是为了减少乘客换乘,缩短上下班时间。15和25的焦点在宣武门,13和19的焦点在月坛,10和22的焦点在西单,这些换乘点在高峰的时候人密密麻麻的,联运仅仅是为了减少换乘时间。

东部也有联运,像1+342    1+28 等等都是为了减少换乘时间。

我在写《调查公交5字头》的时候,特别对北京联运线路做过调查,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是北京公交史上官方没有记载,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在342路车队调查通州地区为啥没有5字头时,342路的老队长特别强调:72年邓小平复出后,经济好转,企业开始抓考勤了,由于公交问题造成的迟到乘客意见大,建国路换乘点是大问题,于是开辟了1+342  西单-通州的联运。当时讲究大协作,我们的车少(342路),1路支援我们的多!

后来有机会调查了北京公交10路杨立柱老队长,他当年是司机,也强调和22路开联运线时,都是替班司机跑,那时的人们根本不计报酬。替班司机很多都西单接班。最后调查联运线路19路是,当年的老队长也谈到:上面给了任务,减少人民群众对公交的意见(那时都叫意见,不叫投诉),开辟和13路的联运仅仅给了2天的时间准备,我们和13路商量下,搞了个两面的车牌,广安门发出的车过了儿童医院就翻盘写13路区间,反之不论13路还是19路的车往广安门方向过了月坛都换成19路区间.....  这是我知道的两面车牌最早,且有考证的就是这里了。后来换成了中间可翻折的车牌,13路是一面13路,折面是 13-19联运。19路车也是这样,这种局面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历史的调查资料都显示,在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复出后,北京的经济开始走向正轨,各种制度在逐步恢复,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公交系统的这些线路都是为了提高市民工作效率而开辟的应急临时新线路,准备的比较仓促!


7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4 10:02 | 只看该作者
sfog2008 发表于 2016-2-14 09:33
不走儿童医院,阜成门那能叫2区支吗?

42路是19和13联运改路号而来,13和19的联运和2路一点关系都没有 ...

您说的这些跟我说的又不矛盾。
70年代的2路是广安门珠市口前门安定门到蒋宅口的线路,2路支线区间走了2路从广安门到前门这个区间,同时向西延长到甘石桥,并不完全是2路的路由,所以叫支线。它当然不走儿童医院阜成门了
1978年9月由于交管局原因这条线路撤销,原班人马和车辆接管的13-19联运的大部分路由,命名为42路。42路从挂牌之日起,就已经不是13-19联运了,车和人都不是13/19路的,首末站也不是

74
发表于 2016-2-14 10:03 | 只看该作者
那一天河川 发表于 2016-2-13 00:50
52最早是为了劲松工人上下班方便开设的4路高峰线路。

没错,4路的高峰线是  东单 - 沙板庄  (最早28路终点站) ,长安街不能停车等客, 4路高峰线东单站的上车站在经贸部东侧的大华路上,即东单体育场的西侧,4路高峰期间空放东单左拐,东交民巷右拐掉头。这就是52路的原形  !
75
发表于 2016-2-14 10:14 | 只看该作者
云板丝弦 发表于 2016-2-14 10:02
您说的这些跟我说的又不矛盾。
70年代的2路是广安门珠市口前门安定门到蒋宅口的线路,2路支线区间走了2 ...

联运是当时的临时线路,至于后来正规化后人事调整,和线路没关系,线路的起源只能按照开线时的走势来说。

2路区的人接管了联运线,不能说42路是2路区改变而来,人是人,线路是线路,这是两回事。按照你的逻辑,北京现在的线路变化太多了,只要人过去了,线路就是这条线变来的?45路撤销后,很多人分配到16支了,当年45路的队长改为16路副队长,分管16支,按照你的逻辑,16支是45路变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5-13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