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机车里头,
120A最大的优点是能装人而且不爱坏。从它以后,12米单机车里好像只有巫婆和K5的黄海载客量能超过100人。这款车前悬的支撑性不算强,路面情况不好的话会经常出现点头的情况。当然,底盘似乎一样的DK的动力系统也不怎么爱坏,而且也爱点头。
DK除了座儿多,没别的优点。
EK么,设计的还是挺不错的,就是产量少了点儿,区区60个。而且这车后山上没有扶手也是个遗憾。这车的空调还是可以的,制造冷藏无轨电车没有问题
一代尼,设计最好的一款低地板无轨电车,没有地铁座,而且车内空间利用率很高,后山上比其他车多布置出一排座位,动力强劲。但是这款车明显的头轻脚重(和电池的布置有关系)
F,现在漫山遍野的福田车里为数不多的我能看上眼的,空调也还算凑合,座位不算少,就是布置完电池之后,车里站人的地方比较小。
二代尼,没什么优点也没什么缺点,改了一代尼头轻脚重的毛病。但是,为什么要为了改变车辆前后配重就把电池挪到前面来?!而且车内空间的利用率也没有一代尼好,就是续航里程增加了。姑且认为二代尼的地铁座是为了续航里程做出的妥协。
FK,继承了福田低地板车的一贯特征——宝座放不下脚,起身容易磕脑袋。怀疑福田的部分设计人员是不是住西城区德胜门外安康胡同5号。车内设计的竟然比BK6120N2/N3还渣!其实N2/N3就是座椅间距小,但是福田车的部分座位能见血。空调么,夏天没坐过,先不说了。
三代尼,没坐过
铰接车:
562,完车,以当时的标准来看的话没有缺点(否则当时不能有那么多城市买它);耐用,杨庄的已经24年了吧。后期逐渐加装了辅源。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不算落后。跟后来的160A比的话,电机功率小。
160A,结实耐造能装人的车。唯一想不通的就是这车为什么没在铰接盘上安座位。很多时候,坐它听着它的电机声,风机声有种坐562的感觉。当初第一次看见160A前脸的时候,有种三菱FUSO的感觉。
160B,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装空调。现在换了锂电池之后好像跑的还挺远。劲儿小(跟EK一个机器)。跑起来的猫叫声儿没有160A浑厚的电机声好听。
电鳗,没坐过,但是,这个车设计的实在是太寒碜了,侧墙还好点儿,前脸儿基本就没法形容了。说好听点儿这叫向火车的经典致敬(CRH、新干线);说难听点儿,您这最快跑60的车设计这么个外形儿,你真当你接上电之后就是高铁了!您哪怕用金刚脸儿都比这好看,实在不行其他青年车的鲶鱼脸儿也成啊!弄这么圆乎,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不如其他车有型有款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