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屿同一个地方,可以选择长途客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实现零换乘将不再是纸上谈兵了。昨日,记者从市交运集团获悉,位于双屿枢纽站辖区内的双屿立体停车库日前已完成竣工验收,预计本月内就会正式投用,届时,18条常规公交及3条BRT快速线将在此换乘,使其成为我市首个换乘中心。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双屿枢纽中心,看到已正式落成的双屿立体停车库内的标志都已完成,除一楼停车场及车库前的广场上已有部分公交车辆整齐停放外,剩余楼层均空空如也。而在停车库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循环坡道,一个为出口,一个为入口,车辆沿坡道上下行驶就像在盘山公路上开车一般,绕行而上便可将车子停放在楼层之间。
据悉,双屿立体停车库为我市目前最大规模的立体停车库,车库占地面积2.6万?,总建筑面积近4万?,共4层,总投资1.3亿元,于2012年12月开工,今年5月完成竣工验收。根据规划,立体停车库将分为3个区域:一楼为BRT公交保修厂及停放场,二楼为长途客车停放场,三楼、四楼及屋面为公交车停放场。车库总共可停靠400多辆大型公交车,室外有10个BRT汽车停靠点,比原先所占面积内可停靠164辆大型公交车增加了近300个车位,有效缓解了市区西部公交车停车难的问题。同时,为提升车库的利用率,市交运集团计划在白天公交车辆停放不多的时候,在车库内开展驾培业务,目前正向有关部门申请报批。
“随着公交车辆的增加,停车难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市交运集团总经济师朱婵婵介绍说,由于场地紧缺,许多车辆夜间只能停放在始发站附近的路上或居民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既影响车辆的正常维养也影响营运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据市交运集团统计,目前市区营运公交车辆共计2526.7标台,而按照相关规定,每辆标准车用地可按200平方米综合计算,则共需50.5万平方米,可事实上至2015年,市交运集团承担公交夜间停车功能的场地只有26万平方米,而至2017年,预测主城区公交运营车辆数会达到2900标台,夜间停车场面积能达到32万平方米,停车场缺口26万平方米,车辆进场率为54.9%。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加大建设投资力度,争取公交场站用地,并对现有场站进行集约化开发,建设公交立体停车库。”朱婵婵告诉记者,除已经落成的双屿立体停车库外,市区还将于汤家桥及茶山兴建两处立体停车库,目前前者已于去年正式动工,后者也已进入前期筹备工作,预计三个立体停车库都交付使用后可解决1000余台公交车辆的停放和维保任务。
此外,双屿停车库投用后,市区西部公交车停靠可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对公交线路进行梳理,市民可在此自由转换出行方式,实现多种交通制式的零换乘。“换乘理念得到实现后,部分市民可有效缩短公交出行的时间以及降低乘坐成本,满足其对公交快捷、准点、舒适等多种需求。”朱婵婵表示,龙湾交通中心枢纽站的建设近日也已启动,预计年内便可投用,届时,市区换乘中心又将增加一员。至于此前市交运集团推出的换乘优惠政策,即市民换乘时,以首乘刷卡时间开始计算,在60分钟内换乘可享受原票价5折优惠,在120分钟内换乘享受原票价8折优惠,依旧在推行,希望可为市民的公交出行提供更多便捷优质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