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法制晚报
今天凌晨,运营结束的地铁5号线大屯路东站内并未平静。两侧站台上的十余名工人,通过顶棚的“滑轮”,手动将重达3吨的最后一道钢梁缓缓从轨道上吊起,固定在了两侧立柱上。——对运营中的地铁车站进行改扩建,在北京乃至全国均属首次。 记者从北京住总集团获悉,改造工程预计年内完工。届时,5号线两侧站台将各向外拓宽6米,意味着可容纳的客流量将翻倍。同时,将实现与东南侧地铁15号线地下车站的换乘。两座车站通过一条106米长的从地下延伸至高架平台的通道连接,换乘时间将不超2分钟。 地铁站拓宽不停运 全国首次 施工方北京住总集团副总经理、地铁指挥部指挥长贾朝福介绍,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对地铁站进行改扩建在全国还是首例。 5号线大屯路东站是一个高架半封闭车站,原来设计仅是单条线路的承载量,站台的宽度相对比较窄。为了实现5号线与15号线无缝对接,承载更多客流的中转,需对5号线大屯路东站进行改造。 目前在技术方面能够在不停运的情况下,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造在全国尚属首次。首先,5号线车站原有的顶棚不能破坏,大型吊装机械无法使用,因此站内的吊装施工只能使用三个被称为“手动葫芦”的类似“滑轮”的装置,由施工人员手动将3吨重的中梁提升到位,然后固定在两侧立柱上。 目前国内改造此类地铁的工程还没有成熟的施工工艺参考,因此在安全和时间上都有严格要求。改造施工只能在夜间有限的地铁检修维护时间段内进行,即每天晚上12点半到3点半之间施工,到第二天清晨地铁运营前再恢复原状。 “L”形换乘通道连接地下与高架车站 15号线车站位于地下,在5号线车站的东南方向,目前甩站不停车。5号线改造后除两侧增加换乘平台,将每侧的站台加宽6米外,还要增加全封闭的走廊,实现一条106米长“L”型的换乘廊道。L形通道将从15号线车站西北出入口引出,渐渐抬高到达北苑路上方,再向北接入5号线。站厅上连接东西出入口的通道也将加宽两米。 设计效果图上显示,换乘通道会先从南部接入5号线车站的站厅,乘客换乘须经过一段楼梯下到站台。通道主要部分距地面大约6米,这样就不会影响北苑路和大屯路的地面交通。 现场 主体钢梁“抓”住悬空站台 今天凌晨,北苑路5号线大屯路东站的东侧主路已经进行了封闭,社会车辆进行了交通导改,从西侧主路通行。 吊车将最后一道钢梁从路面吊起,放在了5号线轨道的“平板车”上,缓缓运送至站内的固定位置,然后由两侧站台的工人将钢梁提升就位。 记者了解到,车站的主结构钢梁共有13根,今天吊装完成的是最后一根。5号线拓宽的站台部分从外观看犹如悬挂在空中,其实受力的“奥秘”就在13道主梁以及两侧的26道边梁上。这些钢梁紧紧“抓”住了悬空站台的顶棚,顶棚与边柱以及站台下方的斜梁“托”住了站台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