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6路公交车:60年的前海风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5 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也就是4月15日,是青岛6路公交线被命名为 “青年服务线”60周年的纪念日。

  从1955年4月15日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至今,60年来6路公交车先后涌现了4位全国劳模、3位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余位省、市级劳动模范。

  “上世纪80年代,青岛有30多条公交线路,沿海线路却只有6路线这一条,兼顾市内交通和城市旅游功能。”公交六路队党支部书记高秀霞告诉记者,“有一年的五一节期间,我们在中山公园拉一根绳子卖票,5分钱一张票一天卖了1000多元,6路线客流量达到20000多人。”6路线驾驶员郑婷婷回忆道:“那时的6路车,都是喊着‘1、2、1’的口号往上挤。”

  “1998年开始,岛城新增线路逐渐增多。1999年的时候客流量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郑婷婷说,1998年到2000年间,6路线的客流量大约减少了60%。

  1996年,6路线所有车辆更换为无人售票车,车辆也从“大通道”升级到汽油车、柴油车,6路公交车从30多辆车减少到6辆车,但6路线的服务标准没有降低。

  “一碗水”、“老秒表”、“问不倒”、“四稳、四准、四不开”……一代代“6路人”摸索、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服务模式延续了60年。


  行驶平稳是乘客对公交服务的一个基本诉求。“6路人”发明了“一碗水”功夫,在每辆车的驾驶室内,都要摆放一碗水,以行车时水不溢出来为标准;1997年,驾驶员张丽霞在车门右边安装了门把手,大大方便了老年乘客上下车。她的车厢冬天有脚踏板,夏天有清凉油,雨天有雨披,哭闹的儿童有玩具;为练就“活地图”的功夫,司乘人员甚至利用休息时间穿街走巷,连许多老青岛也不甚了解的地方,他们都问得清清楚楚;为达到“问不倒”的水平,他们主动征求乘客意见,对乘客乘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保证给乘客最满意的答复;为掌握“一口清”绝活,他们熟练掌握青岛市所有公交线路的首末车时间、始发站、终点站和票价,对乘客的问询对答如流;2007年,驾驶员高秀霞和线路驾驶员成立了 “礼仪服务小组”,将日常礼仪、车厢礼仪、服务礼仪融入到服务工作中。

  68岁的陈大爷乘坐6路线已经60多年了,如今还是会每天乘坐6路车。陈大爷说,6路线的服务质量连续60年不断提升,难能可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15-4-15 20:1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6路队还有庆祝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2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