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地铁1号线的建设备受市民关注,但你可能不知道,1号线地铁车厢所有的铝材均来自“南宁制造”——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车体铝合金型材开发与制造项目,解决地铁用大规格铝合金型材的生产关键技术问题,填补广西空白,实现了南宁地铁“南宁造”。
硬实力“高大上”
如果你要问生产多少铝型材才能满足地铁1号线的需要?一组数字告诉你:1号线全长32.1公里,将用铝材需求量超过3000吨,而这些铝材并不是单一款,共有71个款型。换而言之,就是71个款型需要同时到位,如果有一个款型出现误差,结果将谬之千里。
据介绍,2013年公司接单——为南宁地铁1号线提供地铁车厢铝合金型材。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拥有熔铸、挤压、热轧、中厚板、冷轧五大制造中心,集成世界最先进的大型生产设备及技术,能够生产各大规格铝合金产品,主要领域涵盖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大型精密机械制造装备、工模具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
基于这样的硬件,南宁地铁“南宁造”有了一个“高大上”的理由。
科研队伍堪比航母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该项目来自有着航母级领袖人物带领的团队:共有25名科研人员,其中有我国金属加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铝加工资深工程院院士,有我国铝973首席科学家,还有教授级高工,以及具有丰富铝加工专业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的学科带头人。
他们分别在该项目里承担铝合金成分设计、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为熔铸以及挤压提供技术支持、制作工艺调试等方面的任务。
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为该项目提供最精密细致的指导,成为南宁地铁“南宁造”的“筑梦人”。目前,截至2014年,他们已经交付中国南车集团10列车厢,剩余工作量将于今年4月交付完成。
攻克难关甩开步子
筑梦人的筑造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该项目核心专家之一周文标教授级高工说,当时,摆在科研人员面前有三难:南宁地铁车厢铝合金型材是新产品,图纸都是新,一切从零开始,材料没做过,意味着最初的铝材配比问题,都要重新摸索。
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步,就是讨论研究材料成分设计,如何配比铝锭配方,这比例要多少合适?接着,解决配方问题,就是热处理和挤压工艺如何一次成型。但现实是,不论车间外是春风拂面还是潮湿的天气,生产车间的操作台前,永远只有一个季节“酷夏”——40℃至50℃高温。每天,与你想象不到的是,在几乎是全自动化车间里,科研人员还要24小时待命,游走在各个设备前,查看各项数据和指标,随时调整设备,保证出品能够一次成型。
有趣的是,在生产车间门口有一个展示的各种地铁型材,该项目科研人员谢尚昇说,这就是南宁地铁“南宁造”的车体车厢截面。这个型材不是用于技术展示,而是一个“精神鼓励奖”。
谢尚昇说,地铁车间里工作每天都是最辛苦的,加工出来的铝材稍微有所偏差,都将重头再来。为了让大家看到劳动成果,他们拼接一个车厢外框截面,为的是让团队里的员工高兴。“瞧,我们做的事情可以骄傲地说,南宁地铁‘南宁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