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王玲总经理两会媒体专访:青岛公交的转型升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6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玲总经理两会媒体专访:青岛公交的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5-2-16 13:58:20



     “十三五”期间,青岛公交巴士在城市历史发展中面临着新的角色和定位。根据国际都市的历史发展经验,一个成熟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轨道交通承担的公共运量一般要占到50%以上。目前,我市公交巴士虽然担任公共交通主角,但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建成试运行、地铁的投入运行,青岛市的城市交通体系将处于新旧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关键时期,进入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       

    对此,市政协委员、青岛公交集团总经理王玲指出,这一时期必须按照青岛公交新常态的思路集约发展。“公交新常态是指通过创新驱动、智能管理、调整结构、优化资源,提高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并履行社会责任。因此,青岛巴士应主动担当起公交新常态的历史角色和使命。”
    从2015年开始到“十三五”期间,公交巴士新常态发展用数据表述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运量应逐步占到全市总客运量的50%左右,以换乘为核心的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公交运行平均时速达到20公里/小时,乘客平均拥挤度在60%左右。三是公交线路长度宜在20公里以内,从整体上形成方便(线路长度20公里以内)、 快捷(车辆时速20公里左右)、舒适(乘客平均拥挤度在60%左右)的客运设计目标。

“由主转副”配套轨道交通

     据悉,青岛公交过渡阶段是指在“十三五”期间从以公交巴士为主发展到轨道交通成熟完善,并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占据骨干地位的时期。“在过渡阶段,公交巴士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但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其承担的公共运量比例会逐渐降低,并在过渡阶段完成后,最终可能保持50%左右的比例,从而完成公交骨干地位到配套地位的转变。”王玲表示,“届时,承担载客任务的排序将是地铁,其次是轻轨,再次是地面公交巴士。这会是一个相对较长,但具有可控性和可预见性的时期。”

    由于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形态,岛城的公共交通发展不平衡,在崂山、城阳、西海岸及县市区的新城区,公交巴士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应当增线密网,超前与多种运输方式配套;在市南、市北、李沧的老城区,公交巴士已具备完善成熟的公交网络,重点在资源优化。

    按照市财政补助口径统计,随着公交巴士的持续投入,老城区公交巴士运力已达到4000余部车辆,占公交巴士运力总量的80%,万人拥有公交车数已达到17.71标台/万人,属于公交高密度覆盖区,线路重复系数达到4.7,大大超过国家1.25——2.5的标准,可在高峰时段,市民公交出行效率和方便程度仍然存在差距。

    为了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王玲提出,“在过渡阶段,公交巴士应‘优化存量’、‘适度超前’、‘配套协调’,坚持‘城区扩展到哪里,巴士通达到哪里’、‘社区建设到哪里,巴士开行到哪里’和‘地铁通达到哪里,巴士配套衔接到哪里’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市民在出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公交出行 ‘三个一’的目标,即市民出行出门到车站不超过一华里、乘坐公交出行最多换乘一次、市区内到达目的地不超过一小时。”

    然而,提高出行效率并不意味着要增加车辆和线路。“在公共交通成熟区域内,公交车辆与公交线路并非越多越好,如果车辆和线路的投放量超出现实存在的合理范围,反而会影响公交出行的优势和运行效率。在过渡阶段,老城区不能一味扩大公交巴士运力规模,要从解决市民出行和交通拥堵问题入手。”王玲告诉记者,“通过‘轨道把人送到站,公交把人送到家’使公交巴士与地铁实现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以及不同线网间的有效衔接、上下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轨道交通开通运行单项受益,形成公交巴士与轨道的高效配合。”王玲表示,从企业微观角度看,在“十三五”期间,要构筑起公交巴士配套轨道交通的出行模式。

运力提升20%节省成本6亿元

      由于社会车辆急剧增加,目前老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公交车辆通行不畅,高峰时期公交车的平均时速仅为10公里/小时,而公交都市标准为20公里/小时。据估算,约有10%的公交运力被堵在道路上,没有发挥效能。如果公交车平均时速提升至20公里,可以使至少10%的运力效能释放发挥。

       目前,我市公交专用道不足200公里,专用道网络覆盖存在盲区,设置上缺乏灵活性,制约了公交巴士的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也加剧了公交运行缓慢的现象。王玲表示,如果公交专用道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一倍,延长至400公里,并形成网络,至少可以使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提高10%,相当于400台公交车的投入。“据粗略估算,公交运力可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0%,按公交巴士4400辆车计算,可以减少运力880台车,每年的购车及运行成本可以节省约6亿元。”

智能化“掘金”云服务平台

   在迎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能化建设的升级、云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公交车辆的低碳环保,成为公交集团应对时代变革的“三板斧”。

    “随着最后一批汽油公交车退出青岛公交的历史舞台,预计到2020年,2400余辆国四标准柴油车也将告别公交车的‘身份’,被新能源车所替代。届时,公交集团纯电动公交车总数将达到580辆,清洁能源汽车近3000辆,新能源车总数约为4000辆。”王玲表示,新能源车将是未来公交车辆的发展趋势,如同“智慧公交”在大数据和云服务的支撑下发展,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

    借助青岛巴士智能调度系统,青岛公交集团搭建起公交云服务平台,为周边中小城市公交企业提供公交智能化管理服务。“中小公交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可以直接从青岛巴士购买智能化公交服务,通过互联网实现与青岛巴士公交云服务平台的连接,搭建和使用属于自己的公交智能信息系统,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王玲表示,“在青岛巴士智能化框架中,我们先后实施了IC卡乘车收费系统、智能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网站、服务热线、公交微博、手机公交查询、场站发车屏和触摸查询机等公交服务系统。这些系统不仅能给乘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还能生成和汇集海量的生产和管理数据。在云服务和大数据分析能力飞速发展的当下,这些海量的数据又为我们总结乘客需求和公共交通出行规律,制定和调整公共出行方案,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青岛巴士智能调度系统4200辆公交车每天产生动态数据约15G,加上调度数据与其他管理数据,年数据量在10TB左右。其中,核心车次数据日均达165万条,IC卡收费系统每天产生的数据130万条,公交出行查询服务产生的数据150万条,客服热线每年产生的访问数据50万条。

    “智能化建设升级,一是逐步开发智能化储备资源,建立区域公交智能调度云平台,为周边中小城市公交企业提供智能化管理增值服务。二是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青岛微信服务平台,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快开发青岛公交巴士通,拓宽管理信息的公开渠道。三是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各类智能系统生成的海量数据,开展与生产和管理相关的方案研究,提高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其中,微信公共平台的打造,将为公交集团的智能化建设增加新的“移动”机遇。王玲表示,“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开发方面,未来将实现一对多的信息发布服务,也就是公交集团微官网。同时,实现一对一或者对特定群体的定制服务,以及网上购物支付功能,并借助微信公共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移动办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0 14: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