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历时两年多建设的新都区客运枢纽站正式进行试运营。作为新都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的新都客运枢纽站,将实现集合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班线客运、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全面承担新都区域内外的主要交通衔接。昨天,记者提前来到香城新都,一探究竟。 “高大上” 就像候机厅 昨日一早,家住客运枢纽站附近的谢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也悄悄地跟着记者溜了进来。 在入站口,巨大的LED显示屏上“新都欢迎您”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穿过干净的玻璃门和进站的安检系统,记者被惊呆了,干净整洁的大理石地面,衣着整齐划一的引导服务人员都已准备就绪。几个做清洁的阿姨正在对洗手间等进行最后的完善。 沿着电梯上二楼,两个超大型号的客车时刻表显示器相对而挂,16个崭新的电视机也已经安装完毕,300多张候车椅整齐摆放。安监系统、监控系统等都已调试完成。据了解,最新的无人售票系统也将在近期投入使用。 在客运楼一楼大厅,记者看到,银行、超市等配套设施也留有空间,也将于近期完善。跟随记者溜达的谢先生,一路上都忍不住喜悦,直点赞“太温馨,太‘高大上’了,简直就跟机场候机厅一样!” 便捷 下汽车过天桥可乘地铁 在客运枢纽站旁边,成绵乐客运专线静静地躺着。等成绵乐客专正式运营后,从“新都东”到“成都东”,时间大约只需5--8分钟,从新都出发到乐山,也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 在紧邻客运楼南面,建有一个三层的停车楼,以解决站场车辆检测调度以及停放。 一座天桥,将“客运楼”和“新都东站”候车楼实现了无缝连接,通过步行测算,从客运楼下汽车,穿过天桥,换乘成绵乐客专,短短10分钟即可。 早在规划初期,新都区就提出了打造立体式客运枢纽站的思路。在竖向上分为三区:地下一层为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区域,一层为公交车区域,二层为长途班车区域,三区在各自的竖向标高上独立循环,互不干扰。 新都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新都客运枢纽的设计具有前瞻性,除了满足近期的成绵乐客专、公交、班线换乘需求,客运枢纽站还预留了与地铁3号线接驳的位置,连接后,新都市民可实现“下汽车过天桥坐地铁”,实现交通“零换乘”,将更加紧密地联系新都与成都主城区。 “核心” 衔接新都区域内外 如果说,遍布交错的城市交通运输线是连接区域交通的“血管”,那么,新建成的客运枢纽站则是新都区域内外的交通“核心”。 “客运枢纽站,将成为新都交通枢纽的‘核心’,从这里出发,不仅可以畅游新都,也可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周边地区。”新都区客运中心新都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正式投运后的客运楼,可实现日发班车1148班,日均班线发送旅客25830人次,公交客流出行量约9万人次/日。此外,昨日,新都区公交路线优化方案也同期出台。在新都区域内,乘坐4路、5路、6路、7路、8路、9路(新增)、10路(新增)均可直达新都客运枢纽站。另外,将入城公交、跨区公交及至各乡镇的661A路、661B路、683路、669路、651路、666路、668路等公交路线全部纳入枢纽站统一调度。 优化后的公交路线将更好地覆盖新都新老城区,班线辐射成都周边地区,将承担区域内外的主要交通衔接,成为新都区向东向北发展的前沿和重要基地,实现高铁、公交、客运班线、出租汽车“零换乘”,充分满足市民出行的多元化选择,进一步增强全区交通运输吞吐能力。 昨日下午离开时,记者回头看了一眼夕阳下的新都客运枢纽站,“新都欢迎你”五个大字在夕阳的余光下显得尤为醒目。记者相信,在这样一个“核心”枢纽站的承载下,便利的新都交通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此置业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