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暖和了!”这是抚顺市民在初冬季节乘坐城市公交车,在上车后的第一感觉。11月15日上午,记者从南站登上了开往茨沟方面的18路公交车,由于是返程,车上的乘客不是很多,虽然外面的温度在零下8℃,但车厢里温度显示有16℃。 驾驶这辆公交车的司机名叫郭广文,他有30多年的公交驾龄,到了茨沟终点站,郭广文和记者聊了司机生涯的改变。“远的不说,就说前些年,我驾驶的公交车,到处透风,冬天穿上棉袄都冷,现在多好,新车车内都有暖风,乘客不冷我们驾车也不冷,你看我就穿一件保暖内衣,外加这件工作服,真是幸福呀!” 新能源公交车开进了棚改新区。 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抚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更新了800台新能源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这些新能源公交车替代了汽、柴油公交车,成为抚顺一条流动风景线,这一做法全国鲜见,可谓“抚顺现象”和“抚顺模式”。 抚顺是东北重工业城市,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包袱沉重,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欠债较多,从事公交运营的车辆老旧、故障率高、排污较重,市民意见很大。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市长栾庆伟都以普通乘客身份,乘坐公交车体验市民出行,还深入公交企业、路队、班组调研,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将公交车辆更新列为“气化抚顺”建设的重点项目加以实施,提出了要在短时间内采购清洁能源和气电混合能源公交车,同步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增加路网密度和加速天然气母站建设换,更新候车站点,让居民走出小区就能乘坐公交车,出行更便利。 今年1月在抚顺市人大会上,抚顺将“智慧抚顺”建设写政府工作报告。3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以智能公交为切入点的智能交通工程,并组织人员赴外埠学习先进经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百姓办实事。市委、市政府更新新能源公交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800台新能源公交车的全部上线运营,从根本上解决了公交车辆整体状况差,排污严重、投诉率高、市民极不满意等制约抚顺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是一件便民、利民、惠民的喜事。 如今,市民可以用低廉的票价享受装备最先进、外观最独特、排放最清洁、乘坐更舒适、行驶更安全、出行更快捷的公交车。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致力于优化升级公交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基础功能,为群众营造优质、舒适的出行环境,为公交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抚顺街路上运行的新能源公交车,大量引进也推动了全市公共交通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公交线路也变得四通八达,新公交车取代旧式燃油公交车上线运营,公交车开进了城市里最偏僻的居民区,同时也开进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这个冬天里,抚顺市民感受到了抚顺是一座有温度、有**、有创新、有发展的城市,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居民幸福指数。“公交优先”本质上就是“百姓优先”,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群众,让更多的人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 更新之前的抚顺21路柴油动力公交车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