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桥 于 2014-3-25 12:15 编辑
原创气象科普:
24节气杂谈(第一季)
本季提到的节气,是重要的两分、两至,还有四立;两寒两暑等表现比较典型的节气资料。
是本人利用积累的知识,编撰出来的,望关注。
1、概述
24节气,代表一年中所经历的24个阶段,从气象意义上看,大致分为4个阶段。
最冷时期:冬至、小寒、大寒。
气温上升段: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最热时期:夏至、小暑、大暑。
气温下降段: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从中发现,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重要的节气,就是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
24节气,其参考的依据,对中原地区,是很通用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况都有不同,因此,表现也会有差异。
如,同是立春,华南地区已经开始进入春季;而华南以北的广大地区,还处于寒冷的冬季。
同是立秋,东北地区,开始刮凉爽的秋风,气温下降;而其它地区,还处于暑热的煎熬之中。
下面简要概述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以及代表意义,从立春开始,以后会发专帖,详细讲述其它各个节气。
立春:表明天气开始由寒冷逐渐转为温暖,但在气候上,还处于冬季(华南地区例外,已经入春)。
雨水:气温上升,开始出现降雨(指中原地区)。
惊蛰:气温继续上升,开始出现雷雨(指南方地区,尤其是华南一带;北方地区出现雷雨则明显偏晚)。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日昼夜平分,之后白天长于夜晚;天气变化比较剧烈,温差很大(北方、南方,都会有春如四季的表现)。
清明:进入仲春,气温逐步稳定(指中原地区),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祭奠先祖的日子。
谷雨:气温继续上升,已经和正在开始春播(指中原地区)。
立夏:气温继续上升,开始有温暖逐渐转为炎热,此时中原地区,气象意义上的夏季没有来到;华南、江南已经有部分地区,正是入夏。
小满:代表农事的节气,小麦正在灌浆,穗子正在饱满中(指中原地区)。
芒种:也是代表农事的节气:麦子开始成熟,同时开始夏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讲,此时白天最长,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
小暑:天气炎热,江南地区的梅雨期逐步结束,北方地区,降水最频繁的时期到来。
大暑:炎热到极点的意思,同时还伴有湿热(全国大部都是如此)。
立秋:表明天气开始由炎热,逐步转为凉爽,除东北地区,秋季最先光临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暑热当中,南方地区更为明显。
处暑:代表暑热即将过去的意思,此时北方地区,很少会再有高温;而南方地区,高温天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白露:清晨开始出现露水,温度比之前明显下降(指中原地区)。
秋分: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此时昼夜平分,之后夜间长于白天。同时昼夜温差日益明显,但温度起伏不如春分那样剧烈。
寒露:露水寒冷,气温继续下降(指中原地区)。
霜降:早晨开始有霜出现(指中原地区)。
立冬:天气开始有凉爽逐步转为寒冷(指中原地区)。
小雪:开始有降雪出现,并且有积雪的现象(指中原地区)。
大雪:降雪天气经常出现,积雪增多(指中原地区)。但小雪、大雪这个节气,并不说明降雪量,而是体现天气寒冷的程度。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来讲,白天最短,之后逐步增加。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数九寒天。
小寒:气温继续下降,寒冷感觉更加强烈。
大寒:天气寒冷到极点,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各地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