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360快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交运转] 【年末献礼】话说香港

 关闭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7:11 | 只看该作者
1974年的普通等车厢内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7:13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列红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7:5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介绍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
香港电车是香港的一个路面电车系统,来往香港岛区的筲箕湾及坚尼地城,另有环形支线来往跑马地,每日平均接载22万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现存唯一全数采用双层电车的电车系统(另有英国黑池电车及埃及亚历山大港电车部分路线使用双层电车,非全数采用)。香港电车在1904年投入服务,是香港历史最为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香港电车不仅是港岛区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为外地旅客观光的著名景点。经历百年来的变迁,香港电车现由法国威立雅运输集团旗下的香港电车有限公司经营。
历史及发展
早期策划
1841年香港开埠,香港岛北部发展迅速,尤其是筲箕湾至西营盘一带。到1881年,香港人口增长至60,400人,可是当时只有马车、人力车和轿子等简陋的交通工具,根本无法应付需求,急需引进集体运输系统。因此当年6月,当时的立法局立法动议申办一个电车系统,并获得通过。翌年(1882年),香港政府颁布《建筑车路条例》,提议了6段电车路线。其中5段即是今日的电车系统,其余一段则为山顶缆车。然而,由于当时英国人主要居住在太平山山顶区,故当时财团只对山顶缆车有兴趣。山顶缆车于1885年动工,并于1888年通车,相反港岛北的沿海电车系统仍是无人问津。
1901年8月29日,香港政府颁布《香港电车条例》,鼓励财团营运港岛北电车系统。1902年2月7日,“香港电车电力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成立,负责建造及营运香港电车系统。但到了同年年底,这间公司被“香港电力牵引有限公司”接管。1903年开始,公司开始进行路轨铺设工程,初期由坚尼地城至铜锣湾铺设单轨,其后延长至筲箕湾。
电车车厂设于铜锣湾罗素街(即现时时代广场的位置)。电车路线规划至港岛最西端的坚尼地城和石塘咀,因为当时石塘咀乃著名的红灯区(有“塘西风月”之称),方便达官贵人、公子哥儿到该地玩乐。1925年,铜锣湾利舞台戏院落成后,每晚均会有一辆“午夜专车”从戏院附近载客到石塘咀。
1904年初,电车车身以组件形式由英国运抵香港装嵌。首批电车共有26辆,分别为10辆头等及16辆三等,全部为单层设计。电车原拟分为三等,后来为方便运作只设头等和三等。头等电车头尾部分采用开放式设计,中间则是密封,每边设有两行长椅,可载客32人,收费每位一角。三等电车采用全开放式设计,设有6排背对背长椅,可载客48人,收费每位五仙。
1904年7月2日,有电车首次驶离车厂作试验性行驶。经过随后多日的测试后,香港电车终于在同年7月30日启用。
战前发展
1910年,“香港电力牵引有限公司”改名为“香港电车有限公司”,并一直沿用至今。同年,香港政府为防止运货工人擅用电车路轨推运货手推车,遂立例禁止其他车辆驶上电车路,同时禁止手推车轴距相同于电车道轨距。
1912年,由于电车乘客持续增长,电车公司引入了10辆双层电车。初时双层电车上层无盖,只设有长椅,而上层及三分之一的下层被划作头等座位。翌年(1913年),为了使雨天时上层仍可载客,双层电车上层加设了帆布帐篷。
1922年,“香港电车有限公司”总部由英国迁至香港,经营权亦全归香港,变为一间独立控股公司,主要股权属于怡和洋行拥有。同年,电车改为以香港电灯公司的电力运作。1923年,双层电车上盖改为永久性木质上盖,1925年则引入全密封式双层电车。而由1924年开始,电车公司进行双轨铺设工程,初期连接铜锣湾至筲箕湾,最后一期要到1949年8月才宣告完成。
战后发展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令电车一度需要停驶。1945年8月,战争结束,109部电车中只有15辆电车能够继续维持服务,翌年(1946年)8月才大致回复正常。而于1954年,因应罗素街车厂历时3年的扩建完成,1932年开始运作的北角车厂需要关闭,罗素街车厂亦改名为霎东街车厂。
1950年12月24日,罗素街车厂爆发工潮,遭到警方镇压,史称罗素街事件。
1964年,电车公司制造一部单层拖卡进行试验,外貌与当时的双层电车差不多,由#161电车拖动,其后于1979年改装为双层车身,编号为#163。同年12月,电车公司决定从英国 Metal Sections 引入了10辆单层拖卡,这批拖卡散件方式经轮船运往香港,及于罗素街车厂进行组装,共设有36个由德国设计的玻璃纤维座位,并列为头等车厢;车门设于车头,以气动开关。首两辆拖卡于1965年12月开始服役,2号及3号拖卡分别由#13及#65电车拖动,其余拖卡于1966年1月至3月间开始服役,4号至11号拖卡分别由#5、#2、#68、#66、#29、#142、#71、#30电车拖动;其后电车公司方面再向英国 Metal Sections 购入多10辆,于1967年1月至2月间开始服役。于1967年9月23日,第22辆拖卡开始服役,车身改为较轻身的材料,但是未能解决噪音问题,其后于1978年11月退役及拆毁。另外,由于试车时发现无法爬上由英皇道近太古船坞至西湾河一段的斜路,因此只能服务北角总站以西一段。由于乘客认为收了头等车费却没有头等享受,加上拖卡制造出来的噪音颇大,余下20辆拖卡电车最后于1982年全面废除。
1972年,电车取消等级制度,划一收费。
1974年,香港九龙仓和会德丰集团收购了香港电车有限公司。
1976年,电车引入收费钱箱,并于1982年随着拖卡服务终止而淘汰全数售票员。
1978年7月5日,环境司钟信于立法局会议提出由香港政府以32亿港元全面向九龙仓全面收购香港电车公司,并且邀请香港地铁(现为港铁)以轻便铁路系统取代电车服务;其后于《地下铁路首日通车特刊》中提及香港地铁聘请顾问公司研究,除了提出兴建港岛线外,并计划以新型电车取代原有的双层电车,以及与中环一段电车路轨改在地底行走。上述研究使到不少人揣测香港电车服务是否会被取消。1984年,电车公司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大多倾向保留电车,电车服务才不致于被地铁服务全面取代。
1986年起,使用中的第五代“战后型”电车进行翻新,并于1987年起把161辆一般载客电车(包括首辆“战后型”电车120号)进行更换车身工程,有关工程于1991年11月完成。
1991年首季,霎东街车厂被拆卸,原址兴建时代广场及铜锣湾站A出口。新电车车厂则设于石塘咀屈地街及西湾河。
1990年8月至11月14日,试行周末通宵服务。
近期发展
2000年10月24日,电车公司正式推出“千禧电车”。这款电车全在香港研发和制造,富有时代感。新电车原拟设有空气调节系统,惟因技术问题(空调系统加上电车后,路网电压或不胜负荷)和市民接受程度而放弃计划。2001年,电车引进八达通系统,全面接受八达通付款。
2004年,电车公司庆祝成立100周年,举行了一连串活动,主题标志为一个以汉字“百”构成的电车图案。同时,香港邮政亦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以各时期的电车车款作内容,见证香港电车百年来的演变。
2005年3月,跑马地电车总站装设了电子显示牌,方便乘客得知下班电车的目的地。
2007年11月开始,完成维修后的电车都会换上新驾驶盘,第一辆作出这改动的电车是#38。
2008年5月,古董电车#128于上层安装空调系统。
2009年4月7日,全资拥有香港电车的九龙仓宣布把香港电车的一半股份售予与法资的威立雅运输集团,并且将日常营运交由威立雅运输集团负责。
2010年2月17日,九龙仓宣布将于3月把持有的所有股份售予威立雅公司,香港电车将由威立雅公司全资拥有。〈详请参见2009年香港电车股权转易〉
2010年10月,电车公司对外展示全新设计的电车#168,新电车设计及组装均在香港进行,外型与现时行驶的木制电车相似,唯全车改用铝合金物料建造。车内增设了报站机,并改用电子路线显示器。#168于2011年2月17日正式投入服务。
2011年11月28日,3辆第七代电车 - 编号为171、173及174号电车正式投入服务。新电车采用跟#168相同的车厢设计,但在操控系统上,就使用交流电马达取代过往的直流电马达,使到电车在制动时所产生的电流回馈到电网,供其他电车使用,能够提升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效益。公司预期未来每月可以有一至两部新型号电车推出;于2012年,将会再有12辆新型号电车投入服务,整项电车翻新计划于2021年完成。
2011年12月,电车公司引入无线射频定位系统进行测试。期望能够令行驶更有效率,长远可以挽回流失的乘客。2012年1月,电车公司决定斥资500万港元于全线电车和沿线路轨安装无线射频定位系统,在全线路段地底埋下600个无线射频(RFID)收发器,每当设于电车车底的读码器经过时,利用第三代流动通讯技术接收及发出信号,再传送至车务控制中心,让中心能够实时掌握行驶状况并且作出相应调配。系统更能够利用车厢内装设的轻触式屏幕向车长发出指示。另外,电车公司计划于电车上安装视像镜头,以便于突发事故或交通挤塞时可以监察路面情况。
除了掌握电车位置,电车公司计划利用系统,于全线车站和电车为乘客提供等候电车时间提示和全自动报站系统,但是因为加价幅度未达预期,预计需要10年才能翻新共163辆电车。另外,电车公司亦会仿效香港轻铁,在车站增设显示屏,预先报告即将到达的3班电车的目的地及预计到达时间,初步考虑在中环和湾仔等繁忙车站率先试行。
电车路线
香港电车路线全长13公里,路轨总长30公里。其中坚尼地城至筲箕湾段全为双线行车,跑马地段则是约3公里的单线。所有路段均位于马路之上。
电车现时经营六条部分重叠的路线连接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由每天早上6时至深夜12时为市民服务。平均每1分30秒内有电车到达车站;班次及目的地可能因交通情况而有所更改。
7条主要路线分别如下:
筲箕湾 ↔ 上环(西港城)
筲箕湾 ↔ 跑马地
北角 ↔ 石塘咀
铜锣湾 ↔ 石塘咀
跑马地 ↔ 坚尼地城
筲箕湾 ↔ 坚尼地城
上环(西港城) ↔ 坚尼地城(只在星期一至五繁忙时间服务)
除以上7条主要路线外,因应班次调动,也有以西湾河电车厂和屈地街电车厂为终点站的回厂电车。
另外,有时亦会因应路面情况,改以一些非电车总站的地点作为电车终站及调头之用,例如西营盘、金钟、湾仔、维多利亚公园、鲗鱼涌等。
车队
香港现时有178辆双层电车,是全球现存唯一全数采用双层电车的电车系统。173辆电车中,有156辆为普通电车,每架载客量115人。除此之外,车队内有2辆(#28及#128)古典电车,只供私人租借及旅游推广之用。古典电车采用开篷设计,车身上有灯泡,座椅采用梳化,富有特色。另外,电车公司于1991年重建#120亦保留了1949年的设计,车身为浅绿色,上层使用木制座椅。另一方面,电车公司亦有三辆工程电车(#200、#300及#400),用作电车轨道和架空电缆的日常维护。
于1986年至1987年间,电车公司试验于其中15辆电车进行翻新,包括:车窗改为圆边、两条楼梯改于右边、改用红色玻璃纤维座椅、照明系统改用光管等;首部被翻新的是 #171,于1986年2月28日重新投入服务,其后 #1,#3、#6、#36、#39、#41、#46、#58,#66,#80、#88、#89、#99,#121、#127、#128、#129,#139、#141、#144、#159亦进行同样的翻新工作,不过其中 #36、#39、#41、#80、#89、#139、#141、#144 及 #159 于翻新完成初期仍保留车底的金属栏栅(救生网闸)及底架两侧的木条(救生网盘),其余的翻新电车则已由铝板取代金属栏栅,而底架两侧的救生网盘亦已被拆除。
于1987年,电车公司重新制造#12电车,取代于1985年运往加拿大温哥华市,于翌年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成为展品的同一编号之电车车身;同年电车公司开展历时四年的更换161辆一般载客电车的车身工程,包括于1949年10月制造的首辆第五代“战后型”电车#120,而电车公司方面原本有意保留#120的旧车身,可惜因为车身结构出现了问题而放弃。
另一方面,香港历史博物馆内收藏有一辆第五代双层电车 #50,可供游人进车厢内参观;而于2011年,海洋公园增设“香港老大街”景点,海洋公园方面邀请香港电车公司仿照第五代电车初期样貌,重新制造了一部仿古电车于“香港老大街”展览。
由2000年代开始,电车公司为这些电车进行升级,以提高运作效率及安全性。而于2000年10月24日,电车公司推出3辆“千禧电车”(#168、#169及#170),弃用柚木而改用铝合金作为车身,并拥有流线形的设计
香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天气炎热,空调几乎成为香港人不可缺少的设施;而香港大部分交通工具都设有空调。所以由1990年代末期开始,电车公司有意引入空调电车(冷气电车),使乘客有更舒适的环境。电车公司于2002年组装了一部使用“千禧新电车”车身的空调电车(#171),于屈地街电车总厂进行测试,但一直在厂内没有投入服务。其编号亦为另一辆新电车使用。
然而,电车空调化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以目前的供电系统,未必能够足应付空调电车的电力需求,因此电车公司需要全面提升供电系统,或改良空调电车的耗电量,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第二,部分市民忧虑电车空调化后必定会加价,也有市民认为电车空调化后会失去原有的传统风味,所以大力反对。
不过,在2008年,电车公司已成功为古董电车#128安装空调并正在使用中。
电车公司于2008年测试一款使用交流电动机的新型电车,该电动机由中国北车永济电机公司提供,具备体积小、出力大、易于整修等优点;与此同时为提升行车安全,亦增设电掣和磁力刹车系统,跟使用传统风掣相比,以时速40公里行走中的电车,刹车距离可缩短25%,由14.5米减至10米。首辆交流传动电车(编号#172)于2009年年中制成。外观亦跟传统电车相似,唯路线牌采用了LED电子显示,并设有报站系统。威立雅全资拥有电车公司后,决定新款电车继续采用铝合金车架,并把原有的千禧电车#168改装成全新样貌。翻新过后的#168维持以斩波形式操控,于2010年9月公开亮相,早期下层座位布局与“千禧电车”相似,所有座椅均为直排,唯及后因右边最尾座椅容易“顶头”而把整排右边座椅恢复横排设计,并于2011年02月17日正式投入服务。
经接近一年的测试后,配以新款车身设计和交流电机的电车于2011年11月28日开始投入服务。新款电车于投入服务前曾经被编为#1-#3,但投入服务前再更改为#171、#173及#174。电车公司并计划每月更换一部电车为该新型号,但其中7部有历史纪念价值型号(包括#120)会保留,整项计划历时约10年。
截至2012年8月,有14部新电车投入服务。除#168外其余均使用新款交流电机。#171、#173-#175为新增车辆(底盘及电弓沿用旧款电车组件),而其余电车均用作取代相同编号的旧款电车。
此外,香港电车公司有1辆由新电车改装而成的路轨保养电车,该辆电车车底装设有两个大擦,上层为一个由交流电驱动的吸尘机,达45匹马力,作为扫清路轨用途;此外,路轨保养电车设备隔音装置。至2013年4月,香港电车公司将会在路轨保养电车上加设安装两组磨碌,有帮助于将高低不平的路轨磨平。路轨保养电车的制作成本为约250万港元,预计于2013年1月投入服务,设计于车队于晚间至凌晨暂停服务的时间出动,每运作一周则可以扫清全系统的路轨。
集体回忆
香港人俗称电车为“叮叮”,源于电车开行或警示的铃声。
由于电车轨道几乎东西贯穿整个香港岛市区,因此“电车路”成为了香港岛市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香港岛市区如果迷路,只要从山往海的方向走,一直至遇见电车路,即可以此作分辨方向和位置的参考座标。在兴建电车系统时,电车轨道都是在海旁路面建造的。不过经过百年来的不断填海,现时几乎全部“电车路”已远离海旁。“电车路”因此亦是香港岛填海历史的最佳见证之一。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8:10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车迷还是游客,去香港,叮叮车都是必须体验的。叮叮车穿过繁忙的中环街市

铜锣湾,叮叮车串车很正常

铜锣湾,非常有感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8:24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是晚高峰,当时西行方向间隔很大,放走一辆人满为患的,又来一辆就上吧,铜锣湾到屈地街也不近

二层有座。80年代末期投入使用的第六代电车

木质的车窗,岁月的痕迹

在HK,坐叮叮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坐在晃晃悠悠的电车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灯火辉煌的街市,这就是香港

任凭时间在流逝

上环,我今年1月来HK就住在摩星岭的青旅,那家青旅有去上环的通勤车,因此一来到上环瞬间勾起往事的回忆。

香港的大街,也就这么宽,灯火辉煌,非常绚丽

坐到屈地街,下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8:31 | 只看该作者

到屈地街就没再往西边走,返回闹市。这是翻新的内饰

本想在中环下车换15路去山顶,可是我早就坐过站了……坐到20:00,下车。近金钟。

以后有机会坐个全程,即坚尼地城——筲箕湾

交通工具完,下面发几张杂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28 | 只看该作者
风景

浅水湾

赤柱

太平山顶看维港

西贡的天

大澳,这个远离尘世的村庄

大屿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41 | 只看该作者
街景

一张图告诉你香港的巴士系统究竟有多发达,作为九龙的主干道的一站,KMB就有13条线路停靠,再加上CTB和新巴的,加起来得20多条

庙街,九龙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两旁是各种各样的摊

港妹……这位是背影杀手

中环IFC苹果零售店,里面全是大陆的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54 | 只看该作者

在电车里拍的HK地标——中银大厦

在电车里拍的


西贡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29 | 只看该作者

尖沙咀火车站遗址。最早的九广铁路是从尖沙咀开始的,后来港ZF觉得太碍事,就在红磡建了个新站,然后把老站拆了,仅剩一个钟楼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

北京道

在H2上拍的,香港岛那个经典的弯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37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部分:美食
专为吃货准备
其实HK好吃的很多,就是得找店。我这次把时间都用在拍车上了,吃的当然简单。不过这些算是个人觉得口感很好的美食

港式煲仔饭

港式早茶

金钟的一家店,当时下了有轨想找点吃的,就找到了这家,这家店挺一般的

港式双皮奶

港式云吞面(就这个一般,别的都很赞)

港式烧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38 | 只看该作者
==========全贴完===============

欢迎大家观看

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163
发表于 2013-12-26 22:11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下LZ精彩的照片~
164
发表于 2013-12-26 22:1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地铁站台不够长,要不然全是8节编组了              
165
发表于 2013-12-27 17:10 | 只看该作者
看前面的只是惊叹香港的公共交通,看到最后……我肚子都响了……

点评

哈哈,烧腊可好吃了  发表于 2013-12-31 20: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5-17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