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垃圾桶”
103路公汽驾驶员董晓飞、郎振林和302路驾驶员王兆前利用废旧豆油桶制作了车用垃圾桶,他们驾驶的车辆是新能源环保型车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呼吁广大市民也都能提高节能环保意识,营造整洁温馨的车厢环境。金龙摄
2011年的最后一天,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早上8点10分左右,记者登上了110106号公交车。
整洁的车厢、棉布包裹的扶手、粉红色的泡沫隔凉垫……车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像个温暖的“家”。见记者不住地打量车厢,一位大娘笑着说:“俺们上了岁数就怕凉,实在不行就把手套摘下来垫在座位上,这坐垫不大,作用可不小啊!”
记者翻开车上的一本意见簿,“隔凉垫坐起来暖和,心里也觉得热乎!谢谢司机师傅!”“师傅想得挺周到的,辛苦了!”……这些乘客留下来的留言,也让驾驶员李选很感动。“我们早上都坐早班的公交车到车场嘛!一进入冬季,塑料座椅和金属的扶手确实是拔凉拔凉的,我们觉着冷,乘客也一样。尤其是换了新车后,我就想这么好的车,更要让乘客觉得暖和。”李选告诉记者,“花不了多少钱,乘客坐车舒服了,我也觉得心情舒畅。”
记者从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从最初的几辆车到现在,全市像这样的“温暖公交”有60多台,都是司机师傅自掏腰包购置的,公交公司也时常接到市民关于这方面的表扬电话和来信。
103路新车上路没几天,310311号车的季强师傅就将隔凉垫、纸篓配全了;302路是旅游线路,330229号车驾驶员孙华云用小摆件、玩偶、彩条等装饰的个性化公交车博得不少乘客和外地游客的称赞;坐上208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俊的车,脚下就会传来阵阵暖风,那是他们自配的暖风机……
温暖的公交车在收获乘客赞叹的同时,也改变着乘客不文明的言行。最初,有的公交车驾驶员为乘客准备了坐垫,两天半的功夫30个就只剩了四五个了;洁白的窗帘本来是为了遮挡阳光和寒风,却被有些乘客拽下来擦鞋了……现在这种情况大有改观,而且主动让座的多了,文明礼让的多了……
记者感言:小小公交车厢,浓缩城市文明,承载温暖力量。一幕幕温情的文明镜头,一个个贴心的细节服务,让我们在严寒中感受到了一股股暖流。温暖的感染力,在真心的传递中更加耀眼。让我们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能够伸出手,温暖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大气秀美的丹东增添更多的和谐与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