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年底出台技术标准:建居民区先计算交通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8 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dl.house.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08:12  半岛晨报
  每年的委员提案都会关注民生热点,提案也是政协问计民生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提案中反映的问题现在怎么样,到底有哪些可行的解决办法。随着相关部门陆续对2011年的委员提案进行答复,本报今日开通专栏,对提案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跟踪解读,同时公布一些项目最新的进展。

  哪里建大居民区,哪里就容易拥堵,哪个地段高层多,哪个地段的交通压力就大。能不能在居民区建设规划时,让交通拥堵有个提前预防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今年已有多名市政协委员就此提出提案,包括控制主城区高度、在项目建设前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等等。市规划局答复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标准正在制定,年底就可出台。

  A。能不能盖楼?

  提案:建小区应该先算“交通量”

  目的:防止人多车多影响交通

  市政协委员、市政设施修建公司总工程师丁银萍表示,在国外发达的城市,政府部门在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时,迫切需要知道该项目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用以判定该项目的建筑性质、建筑规模是否合适。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也已开展交通影响评价。

  最近几年,大连车辆增加很快,土地开发强度很大。一些大型开发项目,诸如各种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客运站、组团住宅小区等项目的建设将逐渐从城市中心区蔓延到郊区,使得交通压力骤升,但是项目建设并没有“交通评价”,于是就出现了“拥挤的马栏子”、“艰难的泡崖子”、“心酸的溪之谷”。

  丁银萍建议,一个项目开发后,要计算出出行需求,这个“交通量”是否在周边路网承受范围内,为此,大连应组建交通评审专家库,启动“交通影响评价”,同时出台征收交通影响费的政策和标准,让项目建设提前为交通拥堵“埋单”。

  答复:年底出台“交通影响评价”

  背景:2000年起已着手做类似的评价

  针对丁银萍的关于“开展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提案。市规划局在近日的答复中表示,规划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审批时,一直十分关注项目的交通分析方案。而且从2000年开始,要求老城区的部分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根据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结论,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后,再进行审批。 2010年 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今年已经组织编制《大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年内将颁布实施。未来市规划局将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的这些规定,规范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B。可以盖多高?

  问题:楼层太高极易增加人口密度

  提案:降低楼高,道路改造跟上

  市政协委员、大连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庆丰表示,在主城区内,近年来开发建设的商品小区,不仅楼层迅速增高,而且密度不断加大。许多新建小区二十几层、甚至超高层建筑屡见不鲜。城区楼房高度增加,不仅破坏了山海的自然景观,也使主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形成不堪重负的局面。

  张庆丰在提案中称,许多新建小区的周边道路,没有实现小区建设与小区周边道路规划改造同步进行,小区建设大手笔,高标准。而周边道路没有及时得到相应改造和拓宽。形成了建设一个小区,住进一批居民,出现一片道路拥堵的现象。

  张庆丰建议,在小区审批建设的同时,一个是对周边道路进行勘察规划改造,一个是降低城区“高度”。

  答复:严禁侵占山林地的建设项目

  目的:确保合理的建设容量和城市景观

  市规划局在近期提案答复中称,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加之中心城区用地局促,大连历史上就形成了在山林周边建房的情况,并且建筑层数和高度也有增加的趋势。

  大连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今后的审批将严禁侵占山林地的建设项目,对邻近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出安全距离并协助好土地部门、城建部门和执法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山林绿地的保护工作。对于开发建设强度带来的建筑高度问题,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控制要求进行审查,确保合理的建设容量和城市景观。

  市政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与小区建设同步配套的问题,根据道路的不同级别,原则上属于市政道路的由城建部门修建,属于小区道路的由建设单位修建。市政路建设由主管部门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在个别新建小区会有一些时间滞后。以后加强两个部门的衔接,确保新建小区对外交通顺畅。

  相关新闻

  凌水6万居民天天“钻口袋”

  今年年初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大连海事大学道桥所教授、博导孙宗光说,“住宅过度开发,人口超负荷”也是拥堵原因,大连交通拥堵最重的地区之一凌水地区就属于因住宅激增受的影响。

  仅以大山村为例,从2003年以来新增了8个小区,总户数将近7000户,加上凌水路尽头原有的百合山庄、华兴山庄、凌秀园等住宅小区,群山环抱的狭长地带目前已聚集了6万人。孙宗光估计凌水地区早高峰出行的机动车将近5000台。凌水地区的交通现状,孙宗光形象地把这里称为一个“口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5-26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