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老人倡议乘车避让早晚高峰
2011/03/23 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于静
本报讯 老年人是否应该减少早晚高峰出行,为年轻人让出更多公共交通资源?昨天,东城区安定门街道“钟鼓楼群言堂”的100多名老人,就“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错峰出行”的话题畅所欲言,并倡议全市老年人理解支持政府为缓解交通拥堵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减少高峰期出行。
昨天的“群言堂”以一场反映老年人高峰出行的小品开场。由60岁的社区居民马云扮演的大妈,有早高峰出门的习惯,而且被十分夸张地演绎成爱坐车去昌平吃早点、早上去香山背水、年轻人不给让座就“挑眼”。引得在场的大爷、大妈们连连发笑。看过小品,社区的老年人们根据自身的经历发表了看法。第一位发言的阿姨说:“每次坐车挤上去还得让年轻人让座,他们上班挺辛苦,我心里也不落忍。老年人时间充裕,有条件把公共交通资源让出来一些。”
公交集团和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昨天也来到现场与老人们交流看法。北京地铁公司党委宣传部长贾鹏介绍,目前本市地铁工作日每天运送客流达630万人次,已超出了运营极限。全天客流规模呈现出“驼峰式”形态,其中早晚高峰客流占全天的70%。老人集中早晚高峰乘坐地铁的现象并没有公交车明显,但考虑到地铁面临瞬间大客流的承受能力有限,建议老年人考虑科学、合理、适度的“错峰出行”。
北京公交集团服务部高级主管崔剑说,由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无须刷卡、出示老年证即可免费乘坐公交车,因此公交集团对早高峰时段老年乘客的比例尚无法统计。但对老年人避开高峰出门的建议,是从他们乘车安全、舒适的角度出发。
崔剑介绍说,全市早晚高峰共计5个小时的平均客流达715万人次,占全天客流的54%。在早晚高峰坐公交对老年人来说很辛苦,根本谈不上享受。司机在高峰时段的主要精力用于在拥堵的交通环境下安全地运送乘客,乘务员则忙于疏导客流,公交集团为老年人设计的很多个性化服务,由于司售人员难于抽身,不能面面俱到,行动不太方便的老年人上车就会有安全隐患。
最后,100多名老人集体向全市老年人发出自觉奉献、错峰出行的倡议,合理调节一日生活,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公共交通外出从事晨练、探友、购物等活动,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做贡献。
老人是否
该“让路”
随着首都交通拥堵状况加剧,早晚高峰的交通疏堵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老年人避开早晚高峰出行的建议一直有所争论,记者就该话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大家对于老人给年轻人“让路”的观点各有各说。
赞同“让路”
市民马女士:老年人避开上下班高峰,既有益于自身出行安全,体谅上班族在高峰拥堵时乘车的辛苦,也为缓解高峰交通拥挤贡献了一份力量,正可谓利己利他立社会。
网友“紫月缥缈”:大爷大妈们这几句话说得靠谱,利人利己。早该这样,互相体谅。
市民王女士:每天承受两次高峰上下班的“折磨”,十分之一的概率能有个座,最害怕就是老人站在我身边,不让道德上说不过去,可是我真想歇会儿啊!
养生专家陈先生:有些老年人认
反对“让路”
市民张女士:根据城市发展的进程,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是政府的分内之责,这不应转嫁到百姓身上。选择出行时间是百姓的自由,不应以道德的标准压缩挤占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空间。
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老艺术家曹灿:目前北京的拥堵并不只是因为人多、车多,还有秩序混乱的问题,而究其原因是人的素质问题,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市民刘阿姨:老年人年轻的时候也承受过生活的压力,也挤公交上下班,也有过抱着孩子坐车没人给让座的经历,现在的年轻人不应该太娇气,应该承受生活的锻炼。
市民赵先生:关键几乎早七点到晚九点都是高峰,看来老人们要出门只能夜里了。
■文/本报记者 于静
----------------------------------------------
这个议题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了,而且已经有老年人开始错峰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