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每个站点服务半径500-800米 轨道交通成为苏城公交出行骨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4 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轨交出行。
开栏的话
2017年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将迎来建设10周年、1号线开通5周年纪念。5年来,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单线到渐渐成网,在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城市的面貌、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以及城市未来的构架。

4月15日,苏州轨交4号线及支线开通试运营,苏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120.7公里,拥有车站98座,周末线网总客流突破162万人次,可谓盛况空前。
“轨道交通正在发挥苏州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苏州轨交线网规划的负责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分部主任蔡润林说。
“一核四城”是苏州的城市空间布局,沿城市中轴的南北向和东西向是主要的交通走廊,苏州轨交1、2号线最初的“十”字形架构就是依据这一特点进行设计的,对内撑起城市交通大动脉的主干,对外无缝衔接苏州高铁北站、苏州火车站等运来的客流。
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一大初衷是为了“对抗私家车的无节制扩展”,蔡润林介绍。他列出了一组数据:2007年,在苏州交通出行总量中,小汽车占比7%,步行+自行车占比44%;到了2013年、2014年,小汽车占比猛增到24%,而步行+自行车占比下降为23.7%。“如果没有一个高效便捷的公交出行方式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很快就会拥堵不堪。”他说。
轨交的运营带来了转机。2012年4月28日、2013年12月28日,轨交1、2号线相继开通。根据规划,每个轨交站点的有效服务半径为500-800米,即人们步行或者骑自行车15分钟能抵达的距离;重点地区,如苏州火车站、园区湖西CBD等地区,实现轨交服务100%覆盖。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新的出行方式。2016年,轨交1、2号线运送乘客1.49亿人次,日均客流40.82万人次。4号线开通后的首个周末,日均客流量刷新到81万人次。家住吴江明珠城的小沈对4号线的到来十分欣喜,他在乐桥附近工作,之前每天开车上班要早早出门,以免路上堵车误了点,“以后上班就坐轨交,轻松多了!”
轨交还引导着城市版图的拓展方向。蔡润林说,轨交站点周边人流集聚,是城市实行高密度开发的重点区域,随着轨交线路的布局,可以有效疏解古城区过于集中的人口,将人流以及产业方便地导入新的区域。
轨交4号线的开通便拉近了吴江区与苏州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今年3月下旬的4号线试乘活动中,吴江段13个车站7天客流超过18万人次,其中同里站客流近7万人次,高居38个车站之首。为了对接4号线,同里站出口设置了同里旅游服务分中心,并开出旅游专线直通同里古镇。
2016年度的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公交出行占比已从10年前的10%增加到18%,其中轨交1、2号线的占比为2%。“未来苏州公交出行占比要提升到30%,轨交的分担量要达到公交出行的一半,从‘骨干’进化到‘主体’。”蔡润林说。
相关链接
自2012年1号线开通以来,轨道交通集团不断优化线网运行图,逐步压缩行车间隔时间,1号线最短行车间隔已缩短了310秒,现已达到3分10秒;2号线缩短了70秒,现已达到6分10秒;线网各线路上下行首班车均采用“多列车多站点同时投入”,早班车提前、末班车延后;延长服务时间,提高乘车便利性。
同时,苏州轨交不断完善服务设备设施,新增引导标识、视觉设施;为市民乘客提供轮椅租借、雨伞租借、热水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市民乘客接待日活动,倾听市民乘客代表、行风监督员代表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依据2016年6月颁布实施的《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苏州轨交集团配置了专职执法人员15名,当年完成巡视1285人次,巡查列车2.04万列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2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