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889|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交信息] 统计一下截止目前(2015.3)北京公交还在使用前置车的线路,欢迎大家补充修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6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mruc 于 2015-3-19 08:56 编辑

现在大概有7、8、14、19、27、28、44、300、303、327、362、365、366、403、410、420、434、512、543、575、599、612、640、648、664、678。。。
专96
剩下极少量前置的线路:9(2辆大黄前)、318(剩1辆小巡)、611(机动车)、662(少量小巡)
以及八方达线路:911、913、914、922、923、928、933、935、939、942、946、955、961、964、965、966、981、990、991、994。。。
随着大巡全部下线,前置车只剩下小财全部健在390辆(7、8、14、19、27、303、362、366、403、410、420、434、512、575、599、612、664、678),28、44和300的大黄前,365、543、640、专96的小巡还在,662有极少数小巡,327还剩下少数小巡。648的大财还在。八方达的亚奔还在。

请大家帮助补充和修改,谢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64
发表于 2015-4-3 21:11 | 只看该作者
balakovic 发表于 2015-4-3 00:36
就是因为各方面都小了用不着后置。拿6-7米中型客车来说,非要后置也不是不行,但是空间利用比前置更差,后 ...

太感谢了,学到了不少
63
发表于 2015-4-3 0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lakovic 于 2015-4-3 00:44 编辑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4-2 17:33
谢谢了!

我还想起一个要素,就是小车一般都有长鼻子,发动机放前面正合适。但那些平头的,尤其是中巴 ...

就是因为各方面都小了用不着后置。拿6-7米中型客车来说,非要后置也不是不行,但是空间利用比前置更差,后山最后一排的乘客空间恐怕坐不了成年人;前置中巴在屁*股上开的杂物舱也没法布置了(由于地板低也不可能像大客车那样布置在车身下侧),要是厢式货车就更没法实现后开门了;机器在车尾维护保养和散热均不如前置方便,变速箱和变速杆也不在一块必须拉根软轴操控;整个车辆还有可能因尾部较重而翘头…… 总之不适合。
奇葩的天朝不是没有在前置中巴的车身基础上做后置的,滁州某厂干过,烟台某厂正在干,但是销量怎么样我不用多说了。天朝7米级后置客车真正堪称成功的我觉得就是XMQ6702了,而且是绝唱。
62
发表于 2015-4-2 17:33 | 只看该作者
balakovic 发表于 2015-3-31 19:53
乘用车还是商用车?
乘用车自己搜吧,科普文章多的是。
商用车领域,小机器的体积、重量、噪音与振动等 ...

谢谢了!

我还想起一个要素,就是小车一般都有长鼻子,发动机放前面正合适。但那些平头的,尤其是中巴、中大巴,只要不是大巴,还是以前置居多。这些车形状与大巴相同,只是尺寸小一些,为什么多数还用前置呢?
61
发表于 2015-3-31 19:53 | 只看该作者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3-30 12:03
谢谢。
关于小车,麻烦您再讲讲。为什么前置发动机在大客车上体现出来的这些缺点,在小车上就被弱化了呢 ...

乘用车还是商用车?
乘用车自己搜吧,科普文章多的是。
商用车领域,小机器的体积、重量、噪音与振动等等都小,根据实际情况前置、中置都行,而且像欧式VAN那样把机器放车头在正面碰撞时还多了缓冲;车身较短,即便前置/中置后驱传动轴也没多长,档把下面也省了拉软轴到变速箱。
你还是YY一下如果一台小面或海狮车型把机器后置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吧,想想其中的不可行性就没什么疑问了。
60
发表于 2015-3-30 12:03 | 只看该作者
balakovic 发表于 2015-3-28 20:16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
1.占用空间。前置大客车一般没法装太大的机器,如果装大机器不仅占用太多的车内乘员 ...

谢谢。
关于小车,麻烦您再讲讲。为什么前置发动机在大客车上体现出来的这些缺点,在小车上就被弱化了呢?或者,为什么小车没有体现出后置发动机在大车上的优点呢?
59
发表于 2015-3-28 20:16 | 只看该作者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3-28 00:52
学到了。
可为什么除了大客车,绝大多数小客车,以及小巴、中巴、中大巴(中巴与大巴之间)等客车,还都 ...

看来你还是没明白。
1.占用空间。前置大客车一般没法装太大的机器,如果装大机器不仅占用太多的车内乘员空间,还会和转向桥发生冲突,再加上发电机、电子扇等等必备或升级的辅助设备的布局也不容易。满世界数数,现在有几个前置大客车装9升以上机器的。小机器只能维持基本动力需求甚至动力储备不足,导致前置大客车无法更加现代化。
2.轴荷分配。机器和辅助设备装在前面,增加了前桥的负重(尤其是大型两轴单机车)。后置车可以把整车轴荷分配做得更合理。
3.传动轴长度。前置车传动轴更长,传动损耗比后置大。
4.地板高度。前置后驱大客车做到600mm地板二级踏步基本到头了,无法实现低地板,所以在城市客车领域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
5.车内舒适性。不用多解释了,都懂。
小车的布局也是根据其使用特性做的,就不细说了。至少我是不敢想象一辆机器后置的微面去充当回本利器,机器在后面,中后部车厢再装满了货,那画面太美……
58
发表于 2015-3-28 00:52 | 只看该作者
响水洞天 发表于 2015-3-26 05:57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前置公交车是很粗放的产品,无非就是跟卡车一样的发动机和底盘扣着个客车车壳而已, ...

学到了。
可为什么除了大客车,绝大多数小客车,以及小巴、中巴、中大巴(中巴与大巴之间)等客车,还都用前置呢?各种“巴”也是平头的,发动机就在司机右侧或座位下方,不也是很吵很热么。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21:37 | 只看该作者
响水洞天 发表于 2015-3-26 05:57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前置公交车是很粗放的产品,无非就是跟卡车一样的发动机和底盘扣着个客车车壳而已, ...

请问324路前几天加的车应该不是正配车吧?
56
发表于 2015-3-26 10: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神车啊
55
发表于 2015-3-26 05:57 | 只看该作者

RE: 统计一下截止目前(2015.3)北京公交还在使用前置车的线路,欢迎大家补充修改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3-21 18:24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多年前几乎所有的公交车,甚至大部分大客车都是前置引擎,而现在几乎都变成后置了? ...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前置公交车是很粗放的产品,无非就是跟卡车一样的发动机和底盘扣着个客车车壳而已,所以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公交组装厂,生产本地用的前置单机和前置铰接,没什么技术含量。(大黄前是奇葩,除外。)
后置车,尤其是后置铰接车,可就需要真正的客车技术了,9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后置单机时,各地的公交小作坊噼里啪啦全倒了。后置铰接车也就最近十年才开始大规模出现。
前置车的最大问题是司机太遭罪,热、吵、熏。所以也只有公交公司这种吃官饭的地方才会买。
想要既前置省钱又让司机舒服办法倒是有一个:做成长头把发动机扔外面。很多卡车都这么干,但客车这么干显然会大大减小车厢空间,所以国内似乎只有丫娃小公共之类的这么干,名义上6米车,当5米来用。

点评

最后一句跟12M车当10M5用异曲同工啊  发表于 2015-4-3 08:38
54
发表于 2015-3-26 00:22 | 只看该作者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3-25 19:45
有什么具体的说法吗?
据我观察,大多数小客车,包括小巴、中巴,几乎都是前置,只有大客车才以后置为主 ...

哪个不明白?
p.s.小型客车不包括小巴中巴

点评

小巴属于小客车没错  发表于 2015-3-28 00:49
53
发表于 2015-3-25 19:47 | 只看该作者
570现在偶尔也用小柴巡
52
发表于 2015-3-25 19:45 | 只看该作者
balakovic 发表于 2015-3-24 18:52
占用空间、轴荷分配、传动轴长度、地板高度、车内舒适性等等因素。
商用车领域里也不是“几乎所有”都是 ...

有什么具体的说法吗?
据我观察,大多数小客车,包括小巴、中巴,几乎都是前置,只有大客车才以后置为主。
51
发表于 2015-3-24 18:52 | 只看该作者
chopin_wang 发表于 2015-3-21 18:24
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多年前几乎所有的公交车,甚至大部分大客车都是前置引擎,而现在几乎都变成后置了? ...

占用空间、轴荷分配、传动轴长度、地板高度、车内舒适性等等因素。
商用车领域里也不是“几乎所有”都是前置,小面和各种国产海狮车型不能忽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13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