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辽宁省公安厅为大连公交集团两名公交员工颁发了个人一等功,两人及时发现有人携带危险品上车,第一时间制止,避免了一场突发事件。2014年公交集团全年无火灾、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间隔里程达205公里。记者了解到,141条公交线路中,每条线路都有一张“安全地图”,从管理、行驶、道路到驾驶员培训,每个环节都实行标准化管理。
标准:一张图解剖15.8公里路线
“华南广场至兴华街车辆时速为30公里/小时”“繁华路段、十字路口车速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82条人行横道、51个路口,在公交集团三分公司19路车队里,一张两米多长、1米多高的“安全标准化路线示意图”将15.8公里的运营路线解剖成一个个单位,包括信号灯、商业区、晨练区、工业区、医院、监控点、限速路段、斑马线等信息一目了然,19路车队的123名驾驶员对整条路线了如指掌。
目前公交集团共有141条公交路线,每一条路线都有这样一张标准化“安全地图”。“尤其是冬运期间,路况更为复杂,不光驾驶员,线路上的所有公交员工都要详细了解天气、道路、客流等情况。 ”公交集团安全保卫部副部长骆毅坤说,2014年集团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分公司每周组织一次,客运站每天有专职人员对重点路段、事故易发路段、地铁施工路段、无警区域、弯路、坡路、照明不良的路段进行路检路查。
去年共路检运营车辆510042台次,检查时间29793小时,检查人员11158人次,严格取缔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人行道不礼让行人、开车吸烟、打手机、不走公交专用道、不进港湾式车站等驾驶行为,加大对早晨、夜间超速的检查力度。
预防:冬运安全凸显一个“早”字
1月4日,天气预报大连气温大幅回升,路面上异常湿滑,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201路车队长张军凌晨4点和同事们出门了。“冬天气温回升,铁轨就‘出汗’。 ”张军告诉记者,每逢气温回升,铁轨也会翻浆,这时轨道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就会减小,刹车制动不充分,影响行车安全,电车分公司都要组织人员对轨道进行防滑处理。
与其他线路不同,轨道防滑主要是铺沙子,在10.8公里的线路上,张军和同事们要在轨道上仔细地铺撒上一层细沙,“我们电车和汽车不一样,不下雪要防滑,雪后也要防滑。 ”张军说,除雪的融雪剂中带有油质,一旦轨道上沾上了融雪剂也会影响刹车效果。
在各条线路中,提前入手确保安全行驶是公交冬运期间的工作常态。在车站调度室里,每位调度员都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着“道路湿滑”的字样,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或路面翻浆,在运营车辆出库和进站后,调度员都会在出车单上盖上印章,时刻提醒驾驶员注意运营安全。
记者从公交集团了解到,今年,公交集团共准备除雪防滑队伍28支,人员1030人,防滑车辆143台,目前储备融雪剂1030吨。
宣传:将安全意识传递给滨城市民
“前后车门都有安全阀,钢化玻璃要砸四角,不能携带汽油、油漆等危险品乘车。”70多岁的倪素华阿姨牢记着乘车安全的每个细节。去年公交集团三分公司几次邀请乘客代表参加安全演习,倪素华从中了解到不少安全防范和逃生知识。
安全不仅涉及到公交运营,也关系到百姓安危,车辆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乘客逃生有多少途径,从驾驶员到乘客,公交集团通过定期培训、安全宣讲、现场演练等方式,向全社会推广安全意识。
“今年冬天,市民可以看到,在很多车站、车辆上,都配有安全监督员。”骆毅坤说,从去年8月25日起,公交集团出资近10万元,让所属各运营线路司乘人员、站务员和调度员累计6842人全部佩戴上由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监制、公交集团制作的“治安监督员”臂章,公交集团1000余名管理人员将同时佩戴“治安监督员”胸牌跟车检查,协助督促司乘人员进行安全防范检查工作。
去年9月初,公交集团在3800余辆公交车内张贴4种醒目的应急逃生标识(灭火器、安全锤、车门应急阀和应急逃生窗),使乘客在日常乘车过程中能充分了解公交车内应急逃生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在突发情况下顺利逃生。
公交集团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定期举办安全培训,加强驾驶员安全意识。 2014年全年公交集团共组织安全教育培训201场次;事故分析警示教育74场次;安全知识竞赛15场次;请上级专业部门授课教育5场次。组织防恐、消防等演练130余场次,参加职工13466余人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以上专业培训7次,并对330名驾龄三年以下驾驶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