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共交通 于 2014-12-17 20:34 编辑
5路公交的“谢幕”,牵动着无数老南京的心。在解放后出生的南京人记忆中,5路公交纵贯城东城西,其历史悠久,可谓南京最“长寿”的公交线路了。5路公交到底是什么时候开通的?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5路公交就是南京公交的“活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的陵园游览公交。5路的发展变迁,就是一部详细的南京公交史。1932年陵园游览公交开通
上世纪初,南京城区范围越来越大,开通公交线路成必然之选。1923年,宁垣长途汽车公司成立,这是南京有史以来第一家公交公司,经营从门帘桥到下关线路,沿途设立下关大马路、三牌楼、丁家桥、鼓楼、东南大学、珍珠桥、大行宫等站,全程9公里,这是南京市内最早的公交线路。
1929年,位于紫金山的中山陵园基本建成,成了南京城东最重要的纪念地。1931年5月,江南汽车公司成立,总经理是曾留学法国的吴琢之。吴琢之敏锐地观察到,从南京市区去中山陵园的人很多,但交通不便,于是他在1932年7月力主开通从新街口到中山陵园的游览公交车,这也是今天5路公交的雏形。吴琢之经营有方,这条线路影响日益扩大,乘车者越来越多。
在市内,江南汽车公司也开通1路(夫子庙至下关车站)、2路(夫子庙至和平门)、3路(京芜车站至黄埔路)、4路(京芜车站至下关江边码头)、5路(江苏路至淮清桥)等数条公交线路,其中南京首条5路公交线起点为江苏路,终点为淮清桥,途经山西路、黄泥岗、华侨路、新街口、朝天宫、评事街等站,都是南京繁华之地。
抗战期间,江南汽车公司西迁。1946年公司回到南京,很快便开通了新街口至孝陵卫的公交线路,全程7.5公里。第二年改为7路车,起点站西延至汉中路,终点站还是孝陵卫,途经大行宫、逸仙桥、黄埔路、监委会、中山门、卫桥、遗族学校、小卫街。而当时5路公交起点站则改为京芜车站(中华门车站),终点站为下关江边。
由于国内战争影响,南京物价飞涨,经济濒临崩溃,南京公交线路也不断调整,1949年,南京市区只有1路(建康路到下关车站)、2路(中华门至下关江边码头)、东郊(汉中路至孝陵卫)、北郊(汉中路至燕子矶)等几条线路。其中东郊线与今日5路线走向基本一致。
1953年5路公交横贯东西
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努力增加公交线路,1951年开辟3路(中华门至大行宫,后延伸到山西路)。1952年末开辟4路(汉中门至光华门)和5路(汉中门至江苏路)。1953年1月,正式调整3路和5路(汉中路到孝陵卫),延伸4路(每逢周日由光华门延伸至大校场),开辟6路(汉府街至江苏路)。至此5路公交线路基本固定,途经莫愁路、新街口、大行宫、解放路、御道街、中山门、卫桥、卫岗、华工二号门等站,1990年后逐渐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今天的线路走向。
从1932年开通陵园游览公交至今,5路公交的票价也不断调整。最初陵园游览公交车实行一票制,乘车不分远近,票价一律2角4分(法币)。为满足经常乘坐的市民,江南公司还发行月票,每张大洋6元。到上世纪40年代后期,南京物价如同断线的风筝,公交公司迫于经营压力,采用分段计价,全程最高达250元。1949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批示,郊区线路全程最高100元。当年7月到12月,郊区线路改分为5段,按段计价,每段200元,全程1000元。1950年2月,郊区票价每段改为300元,全程涨到1500元。
1955年新人民币发行后,公交票价不断调整,5路公交也从最初的3分钱起步,逐渐涨至今天的全程2元。记者 胡成效 整理
【特别提醒】
Y5路夜间线仍保留
由于5路很早就有夜间线路,在没有出租车、私家车的年代,方便了很多人。即便到现在,5路本身的服务时间也非常长,从早上4:30到晚上11:30,“地铁没有了,还可以坐5路”,这是很多城东人的真实体验。
5路要撤销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网友关心“是不是5路的夜间线也要取消了?”
对此,南京市客管处公交科曹成伍科长肯定地说“805路维持现状,肯定不会取消,市民可放心乘坐”。记者 张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