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年的中通:历尽沧桑成大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有“江北水城”之称的山东省聊城,一个企业可谓家喻户晓,那就是历经50年的沧桑变迁,从一个创业资金只有3万元、初始员工仅40人、从事修理农机具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拥有总资产13.6亿元、净资产5.02亿元、具有年产万辆以上中高档豪华大客车生产能力、产品远销五大洲的大型上市公司——中通客车。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南扬北聊”扬名大江南北,到中通品牌的诞生并壮大成为新能源客车的排头兵服务北京奥运,中通客车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客车工业的发展和变革。50年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1971年第一辆自主生产客车的下线到2008年单批次出口1500辆整车,中通客车每一天都在进步,每一年都交出了满意答卷。

  创业,历经沧桑

  中通客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大跃进的1958年,由聊城铁业社和韩庄算盘社的40名职工利用国家投资的3万元资金成立了聊城市车辆制修厂,开始从事马车等农具修理。中通建厂之初的10余年间,在国家政策调整和政治运动的风波中几经沉浮,先后更名为聊城市技校、农机修配合作社、聊城地区交通局车辆制修厂。由于企业不成规模、产品朝不保夕,企业几次面临绝境,但依靠不懈的开拓和坚持,虽经沉浮但又绝处逢生,企业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到缓慢的发展。

  1970年,在多方努力下,该企业向省交通厅争取到汽车拖钩生产项目,从此有了列入国家计划的产品。为了拿出合格的样品,该企业响亮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成立技术革新小组,开展技术攻关,自制生产设备。当年“七一”前夕,他们完成了2辆鲁Q650型客车的试制,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当年,他们又生产客车18辆,企业从此走上以客车为主的发展轨道。

  可以说,从列入国家计划生产的第一辆客车开始,中通便有了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虽然,在计划经济的束缚和“文革”的影响下发展比较缓慢,但在经营实践中逐步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人,积累了客车设计和制造经验,管理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在省内客车生产行业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改革,大刀阔斧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是时代的先行者。

  1984年,该企业在改革的大潮中率先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大胆启用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率先实行了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企业的生产能力由不到200辆提高到4000辆。

  1986年,他们首次自主开发出SD662A系列客车(后变型为LCK6931型客车),该车型多年畅销不衰,累计产销5495辆。1989年开发出LCK6970及卧铺客车,在国内一度领先。到1992年产量达到1344辆,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在全国交通同行业中,人均效益跃居第一位,产量跃居第二位,被同行业称为“南扬北聊”,成为全国交通系统的骨干企业。

  蜕变,化蛹成蝶

  为了挣脱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蜕变中获得新生,在新生中求得更快发展。1994年,企业与重汽集团、中国车辆机械集团联合发起组建了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聊城客车工业集团即现在的中通集团宣布成立;1999年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4500万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上网发行成功,并于2000年1月13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至此,一个体制现代化、产业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形成,并列入省市重点企业集团。

  在拿出核心产业设立上市公司的同时,中通确立了“建集团、上科研、搞合资、做市场”的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企业活力迅速增强。客车生产的“九五”技改如期完成,新的总装车间拔地而起,与荷兰BOVA汽车公司的技术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中通的产品结构调整速度也在加快,先后开发出LCK6980A系列、LCK6740系列、LCK6730系列、LCK6100G、LCK6810GJ等具有竞争力的客车。中通这只在改革风雨中成长起来的雄鹰瞄准更高的目标展开强劲的翅膀。

  进入21世纪,中通客车坚持“与人类发展同步,永续良好到伟大”,以“打造世界一流客车企业”为目标,开始了新世纪的新长征。

  2000年,公司与荷兰BOVA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引进其先进的客车设计和制造技术;2001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通博发高档客车批量投放市场,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产品由中低档向中高档发展的结构调整战略;2003年,开始投资近亿元实施以提高生产能力为重点的“十五”技改项目,参考国外设计建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客车生产线,并于2004年投入使用,从而形成了万辆中高档大客车的生产规模。中通客车也由此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面对国内客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局面,2007年中通审时度势确定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面向国际化客车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前产品远销南亚、东南亚、中亚、北非和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通发展,技术先行。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通就成立了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山东省客车技术研究中心。目前研究中心已发展到200多人,先后开发的博发、凯撒、凯越、梦幻、CNG天然气公交车、BRT城市快速公交车、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客车等十几种客车领导行业潮流。特别是节能环保的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在奥组委严格筛选中自豪地走进服务奥运的行列。随着科研能力的提高,2007年中通获得了汽车整车生产权,结束了只能进行客车改装的历史;2008年9月,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授予国家级技术中心称号。

  历尽沧桑成大道。正如中通客车董事长李海平所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个面貌崭新,不断发展壮大的中通,一个已彻底扭转了单一产业、低档次产品、地域型企业形象的中通,一个已经步入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并不断拓展壮大,成功走向世界的中通。经过多年的努力,中通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市场的认可、客户的信赖、员工的拥护,并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和盎然生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6-3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