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1 16:50
|
只看该作者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齐长城遗址向北不远,在大峰山的北侧有一座黄崖山,山上还残存着近千间石制房屋的石头山寨,是清代同治年间的“黄崖教案”的发生地。记者今天登上了这座海拔不高却颇为险峻的黄崖山,亲身探访了神秘的黄崖山寨。
黄崖山所处地理位置正好在长清、肥城、平阴3个区县的交界处,因其石崖呈黄色而得名。前往黄崖山寨的路并不好走,只有在山寨北门顺山脊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山下相通。经过40分钟的攀登,记者一行终于抵达了神秘的黄崖山寨。但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石墙,并没有寨门,与记者一同前往的长清区文管所所长刘斌说,这是当年清同治年间张积中建造时的精心设计,要进寨门必须从石墙旁边的夹道绕进去,才能进入由两层石墙交错筑成的寨门。
山寨遗存依然有一定规模
刘斌一路走,一路给记者介绍着山寨的建筑遗存。山寨的第一道城墙为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弓形城墙,瓮城式建筑,中间开西南门,叫大寨门,大半已经坍塌,大门内的山梁比较宽阔。再向前走约800米是西北向的二寨门,门前面的墙上筑有枪孔、箭孔。过了二门向南便是“祭祀厅”,也叫“圣人堂”。厅东面是翠云楼,厅南8米有一座咏归台。在山寨西南,距祭祀堂800米处,有一座面南背北的院落,是山寨上最大的建筑——— 吴家宅,传说是当时济南知府吴载勋的避兵休养所,共有房屋19间,现在只存有4间较完整的石屋。
刘斌告诉记者,从近年文物普查的资料看,山寨遗存的建筑依然具有较大规模,大约还有近千座,是山东境内少有的古代山寨遗迹。
黄崖山寨的兴衰
说起张积中,这是一位现代人知之甚少,却在清代中晚期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字石琴,号两溪,道号子中,又号白石山人,江苏仪征人,师承于安徽池州石埭周毂,是周毂创立的太谷学派走向宗教化团体的重要人物,清同治年间在黄崖山被山东巡抚阎敬铭以组织邪教暗结捻匪的罪名剿灭。
据史料记载,黄崖教在教派中属于“大学教”,是清朝道光、咸丰年间的秘密宗教之一,倡道教、佛教、儒教同源之说。张积中并以教主自居,还命弟子修筑山寨,购置武器以自卫。但是,如此的规模和形式引起了当时统治者的疑惧。于是,黄崖山教案发生了。同治四年,山东巡抚阎敬铭率兵万人包围山寨。山民寡不敌众,数日后,官兵破寨,张积中率家属在大堂自焚,一代大家就此陨落。
张积中首提“钗黛合一”
记者查阅了不少历史资料,发现张积中并不只是一个宗教人物,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评论家”,他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很有心得。在评点《红楼梦》时第一个提出了“钗黛合一”的见解。
张积中写过一篇名为《题红楼梦后》的短文,对人物进行了精妙的评点。尤其是他的“钗黛合一”说,认为黛玉“空超”,宝钗“清淑”,最完美的形象应是“空超”和“清淑”的珠联璧合,是《红楼梦》评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此见解的人。
刘斌对记者说,黄崖山寨是黄崖教案的重要遗物和证物,而黄崖教案作为山东省历史上的一大悬案,已载入山东古代史,其作用和意义在于可以此为鉴,启迪后人。黄崖山寨自然风景也非常独特、秀美,发展旅游业应具有一定价值。但因各种客观原因,现在还没有进行整体保护开发,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