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王女士家住四平路,天天乘公交车上班。四平路上靠近临平北路处,有一个公交车站点,汇集了好几条线路,有55路、910路、123路、576路、14路、147路、863路、962路,不同线路的车辆经常接连而至。许多车辆在离站点很远处便停车上下客,为此王女士和其他乘客一样,要盯着“目标”,飞奔而去,大热天累得气喘吁吁。记者发现,上海有不少公交站点线路众多,停***问题给乘客带来不便。
眼尖快跑才能赶得上
早上七八点钟,正是上班高峰时段,在汇集众多公交线路的站点,总是人头攒动,候车者队伍排了二三十米长。前方路口绿灯放行后,好几辆公交车开过来,人们便开始引颈张望,看是否有自己要乘的那一路车。车越驶越近,人流开始涌动,人们估算着“目标”车辆停***的位置,跑步前往。
比如,55路、910路、123路、576路等,先后向同一站点驶来,依次停***。有的驾驶员在离站点很远处便会打开车门,完成上下客后,关上门,从另一车道呼啸而去;如果你跑得不够快,没有赶上这班车,或是立在车站处“傻等”,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开走。有的驾驶员操作比较规范,离站点太远时不开门,当市民按“习惯思维”疾步冲到车门前,见他不开门,只得跟着车来一次“折返跑”,大热天的更是累得气喘吁吁。
还有一些站点,本来线路就多,又夹杂着一些驶往郊区的长途公交线路。这类公交车为了拉客,会在站点停***较长时间。其他线路车辆或是在它们后面、离站点很远处停车上下客,或是绕过“拉客”车,在它们前方停车,令候车者无所适从。
上述情况可以说比比皆是。不少市民戏称,乘公交车要“眼睛尖,跑得快”,否则很容易错过车辆。年轻力壮的乘客多点麻烦多受累问题还不大,但孩子和老人就力不从心了。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人流涌来涌去,有一定安全隐患。
优化布线规范行车并举
解决市民乘车“往返跑”现象,有无办法?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方面的专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与公交布线有关。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全面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减少同一站点的公交线路数量,这需要整体规划,是一项耗时长的大工程。近年来,上海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新的地铁线路、站点不断开出,由此客流也会重新分布,人们的出行习惯会发生变化。有关部门可以借此机会,对公交配置和布线进行适当调整。
有市民建议,可以把同一站点上的几条线路“拆分”,例如这一站点设置55路、910路、123路,隔100米左右再设576路、14路、147路等。专家认为,这个办法弊大于利。候车者固然得到分流,但是有可能造成一条车道上站点“林立”,停车频频,这条车道变成了“停车道”,反而影响了交通。
专家认为,一座特大型城市要形成良好的交通状况和秩序,一***规划,二***民众素养。时下比较好的解决之道,还是应呼吁公交车驾驶员规范操作。根据《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从业人员服务规范》,驾驶员在行车时应“按站停***,***边停直,不在站点滞留;多辆车同时到站停***时,第三辆及以后车辆必须执行二次停站”。这样,乘客可以安心地在站点候车,等车驶近,看清线路,再笃定上车,而不必“往返跑”。同时,乘客对驾驶员的规范行车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能因为“二次停站”而埋怨驾驶员浪费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