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有一辆别具一格的公交车,这辆车上的扶手都“穿”着毛线外套,座位和椅背上都有软软的棉垫。12月15日下午,市民吴女士乘坐32路公交车时,发现了这辆“不太一样的公交车”,吴女士说,“绑上毛线套以后,扶手一点都不凉了,坐在棉垫上,心里都觉得热乎。”16日上午,记者登上了这辆别具一格的公交车,见到了该车的司机袁柏娟,公交车上的毛线套和棉垫就出自她之手。
公交女司机将心比心 给扶手座椅“穿”棉衣
袁柏娟,济南公交二公司二队32路公交车上的一名普通驾驶员,跑32路这条线已经7年了。每天早晨6点,袁柏娟都会准时从车队出发,驾车行驶在自己的固定线路上。
“我以前也没有留意过扶手凉或者座位冷的问题,因为我自己没有坐过嘛。”袁柏娟说,自己以前都是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很少有机会体会乘客的感受。
袁柏娟之所以想到给公交车扶手和座椅加上毛线套和棉垫,源于她带学员时的经历。
“前几年单位安排我带学员,带学员的时候,学员坐在驾驶座上,我坐在门口的椅子上。那时候正好是冬天,我一抓扶手,真冷,而且座椅刚坐上去的时候,冰凉冰凉的。”袁柏娟想,自己只坐了一两次就有这样的感受,更别提天天坐公交车的乘客了。“一上车,抓着冰凉的扶手,那得是啥感觉啊?”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早晨7点多,是他们出行最集中的时间段,他们的承受能力有限,我就想是不是应该做点事情,让他们坐公交时好受点?”为了让乘客免受冰冻之苦,袁柏娟开始想办法。
下班回家后一针一线 制作扶手上的毛线套
“我想到后就回家跟家里人商量,他们都挺支持我的想法。”于是,袁柏娟利用下班时间购买了毛线、棉布,一针一线地织出扶手上的毛线套,又用缝纫机做出规格统一的坐垫。
“这些坐垫本来是用单层棉布做的,后来我发现坐上后还是不暖和,就又换了新的。”袁柏娟说,之前的坐垫不够保暖,后来她去市场买了加棉的厚布料,给每个座椅重新做了新垫子。记者试了试新坐垫,坐上去不仅不凉,还挺软和。
“每年天一冷我就拿出来绑上,等来年3月份再拿下来,洗干净以后,把坏了的地方修修补补,然后收起来,等来年接着用。”袁柏娟笑着说,这些毛线套已经用了好几年了,她准备明年换新的。
袁柏娟是个细心人,她说,“乘客冬天戴手套抓扶手时,容易打滑,我给毛线套钩出了深浅不一的花纹,这样乘客握着扶手时既保暖又不打滑。”
有些乘客说她“作秀” 她希望“真心换真心”
“有时候,有些乘客上车后看到这些东西,会小声议论,说我是作秀啊什么的。”袁柏娟坦言,自己做这些,有时候会听到质疑声,“他们说归说,我的出发点还是为了乘客好,权当是用真心换真心吧。”
“大多数人是赞成我这种做法的,那些天天坐我车的大爷大妈跟我比较熟,知道我是真心对他们,他们也都对我挺好。”袁柏娟说,大爷大妈们知道她为了开早班车经常不吃早饭,坐车时都会专门给她带上热乎的鸡蛋和豆浆。“有时候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啦。”袁柏娟说。
看到记者在采访,很多乘客凑到记者跟前夸赞袁柏娟,“这样的好司机应该多宣传啊,我坐在暖和的坐垫上,心里也热乎乎的。”一位老大妈笑着跟记者说。
还有两位乘客看到记者拍照,赶紧站起来让出自己的座位说,“拍这个椅子吧,光线好。我们坐在上面真的很舒服。”
一个简单的人 一件简单的事
袁柏娟,一位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每天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她可能从来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登上报纸成为新闻人物。
在每天的固定时刻开着公交车上路,这是所有公交车司机共同的生活节奏;在每年的固定时刻为扶手和座椅准备好棉衣,这是袁柏娟特有的生活节奏。一年又一年,袁柏娟默默坚持着,只是因为她觉得应该为乘客送上一丝暖意。
一些人质疑这是作秀,这不能怪袁柏娟,也不能怪这些人。这是因为一部分人在作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些出格的举动不仅让我们反胃,更让我们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袁柏娟的坚持,源自将心比心,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为袁柏娟送上豆浆和鸡蛋的好心市民,不仅是因为豆浆和鸡蛋让暖意手手相传,更是因为这些市民也懂得将心比心。
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发出质疑声音的人,因为他们的质疑,我们以更客观甚至更苛刻的眼光去审视袁柏娟,结果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个一直在做一件简单事的人,一个你看她一眼,就一定不会认为她是在作秀的人。
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袁柏娟,感谢她传递的温暖,感谢她让我们重温将心比心的含义。或许你是每天乘坐32路公交车的市民,早已习惯了她送上的暖意,或许你是第一次知道袁柏娟的名字,对她的做法还有一些质疑,只要你懂得将心比心,你就会明白传递温暖和作秀之间的距离。
一张质朴的脸,一个简单的人,一直在做一件简单的事,这就是袁柏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她一样,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