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公交车迷还真不少
▲公交车迷周传瑜在济南跟BRT公交车合影。(受访者提供) 、
公交车迷周传瑜在北京跟公交车合影。 (受访者提供)
公交车迷“通通”和他的公交车模的合影。
□文/片 本报记者 赵文竹 实习生 许盼
30日,本报报道了一位叫刘宇的“公交迷”利用业余时间,做出一本实用的公交手册的消息。其实在济南像刘宇这样被称作“公交迷”的人有很多,他们对小汽车不感兴趣,却对公交车情有独钟。他们能够任意说出某辆公交车的型号,有的甚至能够记住任何一条公交线路;他们着迷于与公交车有关的一切,车票、公交线路地图、报废的老公交车物件、公交车照片等。
电脑里存了十多个G的公交照片 为了拍一个新车型在终点站苦等一个多小时
“前几天,看到39路公交车里出现了一种不常见的12米长的车型,当时啥也没想就追过去了,可惜跑了两三站,也没追上。”公交迷周传瑜的爱好就是喜欢拍各种类型的公交车或者跟公交车合影,为了拍一张公交车的照片来来回回跑几趟对于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拍下新车型的39路车,周传瑜就跑到了39路的终点站“守株待兔”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辆车等来。
从2003年开始,只要平时没事,周传瑜就喜欢端着相机到各处去转转,不过他并不是去拍风景,而是去拍道路上跑着的各种公交车。“到现在已经拍了5000多张照片了吧,其中有跟公交车的合影,不过更多的则是公交车独照。”周传瑜介绍,现在光公交车有关的照片他就已经存了十几个G了,相机也已经是为了专拍公交车买的第二个了。
“别人都追星,我眼里最大的明星就是公交车,它跑到哪,我就跟到哪。”对周传瑜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新线开通、新车上路了。“只要是没事,新线开通、新车上路我都会去看看,济南公交新线开通去了少说也有十几次了吧。”如果能在新线开通的时候和公交车拍上一张合影,周传瑜就会高兴好一阵子。而在北京开通BRT时,意外与它合了一次影,则成了周传瑜最美好的回忆。
家里收集了十几种公交车模 最便宜的也要100多元一个
“通通”是公交车迷们给1986年出生的车迷李逸起的外号,原因就是他通晓公交车的各个方面。虽然“通通”的裸眼视力仅有0.2,一米以外的东西看起来就会很模糊,但是对车敏感的他对于过往的公交车型却能很快辨认出来。
“小时候是喜欢坐车,大点了就研究线路,之后自己动手做过几个纸质车模,但是存放起来不方便,这不现在就买这种车模收集了。”对“通通”来说,他现在对公交的最大爱好都集中在了收集车模上。
“济南很少有卖这个的,第一个是2009年去北京的时候买的,现在这些车模都是在网上买的。”“通通”说,两年多来,他已经收集了十几个车模,贵点的200多块,便宜的也要100多,光花在买车模上的钱就有2000多块了。
“这款是上海的104路车的车模,我还曾经坐过104路车呢。”“通通”拿着一款全球发行1200辆的车模,向记者头头是道地介绍着它的型号、内部构造、上线时间和车的底盘、发动机等配置。
“通通”说他平时对买车模并没有其他的特殊要求,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有时甚至为了看上这款车模的车身广告而购买。“没事的时候常常拿出来看看,给车模拍几张照片,有时候还会把照片发到网站上。”“通通”说他已经把车模当作了宝贝,在网站上跟其他公交迷们一起追忆留在这款公交车上的点点滴滴,分享快乐。
最快乐的事是在站点为乘客指路 有人因为“迷公交”专门考入交通大学
除了收集车模、跟公交车合影,公交迷们另一项最大的乐趣就是义务为乘客导乘。
“我们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位乘客。”公交迷“通通”介绍,平时公交迷们也会经常组织活动,在火车站、泉城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义务给乘公交的人指路,方便大家出行。
“我们导乘一般分上、下午两班,一班三个小时,平均一班次一个人能为500位乘客指路吧。”2009年全运会时在济南火车站志愿导乘的公交迷刘宇曾做过粗略的统计,“一班站三个小时也不轻松,有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人不理解或是防备心很重。”刘宇表示,他们对这类人也可以理解,能做的只有耐心给大家指路,“让大家能少走弯路我们就感觉很值了。”
没事的时候,公交迷们都会坐上公交车到处转转,一转就是四五个小时。若是在公交车上、站点旁相遇,他们也会交流一番。“因为对公交同样的喜爱,认识了不少朋友。”刘宇说,公交车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车型,公交车迷们也迎来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年轻人,但是他们对公交车的痴迷都不会改变,在“公交迷”这个群体中最小的才12岁,放了学就经常坐上公交车到处转转,有的车迷则把公交车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努力考进了北京交通大学,想要在毕业以后从事一份跟公交相关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