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初霞)普通市民常若辉的关于加快发展跨江国有大公交步伐的建议,日前“走进”市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与其他13名市政协委员一起,共同为我市建设通畅城市交通环境建言献策,成为市政协历史上首位在常委会上发言的市民。 
 8月1日,常若辉通过市政协与哈报联合开办的“陈政协热线”反映,在江北乘坐公交车出行不便:“我乘坐的88路支线每天早7时才发首班车,有时发车最长间隔达1个小时,下班稍晚点儿就没车回家了。”由于发车时间晚、车辆少、交通拥堵等原因,在香坊区上班的常若辉每天往返江南、江北间需要近四个小时,“江北环境很好,房子也不错,但交通不便降低了我们在这里居住的幸福指数。”
 
 令常若辉没想到的是,她的建议立即得到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决定破例让她参加以交通为议题的专题常委会。为使建议更加有理有据,常若辉对江北地区的多路公交车运行情况进行亲身体验,还走访了公交管理处、汽车公司等部门。她了解到,目前全市涉及江北地区有17条公交线路,其中通往市内的公交线路仅6条(119、88、54、219、郊6、551路),因为出行不便,一些居民甚至从江北搬回江南居住。“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建议要解决的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上下班出行难题,而是影响北岸繁荣和众多市民出行的江北公交优先发展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上,常若辉的建议与其他13名市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一并出现在大会上,并得到ZF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她在大会上建议,ZF应着力把解决江北地区居民到江南上班、办事出行乘车难放在“公交先行”的首位,加快跨江大公交建设,建立健全高效、快捷的公交运营新模式,使之与“北跃”战略的快发展、大发展相适应。
 
 有关人士表示,普通市民的声音出现在政协常委会,丰富了我市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制度形式,也使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陈政协热线”进行民主监督更加富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