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即将结束,刚从北京回烟台老家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一年没回来,北京长安街上的奥运大巴车就开到咱们烟台来了,变化真大啊!”确实,被称为“城市动脉”的烟台城市公交,在过去的一年里,总能让港城市民感受到种种变化所带来的舒适和愉悦。
回顾焦点之一:车辆更新,市民舒心
1路,16路,17路,新车上路,新线开通,2007年,在老百姓眼里,烟台公交的变化惊喜不断。
2007年,烟台城市公交总公司投资1200万元,将1路30台公交车更新为欧Ⅲ排放标准的北京2008年奥运型公交车,成为山东省首家使用欧Ⅲ排放标准的城市,烟台市民同样享受到了奥运公交车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投资640万元,购置大巴26台,对17路16台双层巴士进行了更新;使出资金400万元,购置大巴20台,开辟了幸福至黄务的16路公交车,满足沿线居民的乘车需求,城市的不断发展,公交也在不断发展,使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要求得到了满足。
回顾焦点之二:线网更优,出行更顺
2007年,公交总公司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购车辆20台,充实了41、45、48、53路运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他们通过优化线网布局,延伸服务触角,相继将1、17、41、44、45路分别延伸至莱山网通、海滨小区、APEC莱山工业园、西蒙西,进一步优化了运力结构和线网布局,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
回顾焦点之三:场站更新,设施更好
场站是公交车的“家”,有了“家”它们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2007年,公交总公司的场站建设更是捷报频传。
他们不断加大场站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市交通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交通部门出资150万元,正在建设面积达1万平米的东陌堂场站;由莱山APEC工业园马山寨园区投资150万元,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17路场站;积极应对火车站拆迁,争取各项补偿100余万元,并投资130多万元对北马路车站、海滨小区、鹿鸣小区场站进行了修缮,解决了10路场站无土地证的遗留问题。
回顾焦点之四:经营更广,规模更大
2007年,烟台城市公交总公司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那就是蓬莱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这个新成员的加入,成为烟台城市公交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拓宽企业经营领域和服务范围,公交总公司积极参与了“蓬莱市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者”招标活动,成为山东省首家获得特许经营的公交企业。总公司投资900万元,购置大巴64辆,成立了蓬莱城市公交有限公司,全面推行了集约化管理,运营管理逐步规范,社会形象明显改观,市民的乘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公交车运行时间平均缩短了5分钟,迈出了烟台城市公交跨区经营的第一步,开创了省内县级城市公交特许经营的先河,实现了烟台城市公交跨区经营的第一步。
回顾焦点之五:素质更好,服务更优
一年里,公交总公司不断加强公交品牌建设力度,规范运营管理。强化了从业人员的品牌创建意识,开展了专项培训,加大了考核力度。2006年成功创树10路、49路公交品牌的基础上,2007年又着力培树了1、6、17、59路等4条品牌线路。并相继在出租客运中推出“爱心车”、在班车客运中推出了“文明班车”等服务品牌创树;同时举办了15期专题培训,使一线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2007年,收到人大、政协代表提案28件,答复、回访满意率100%;受理市民投诉及建议796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有责投诉48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2%;收到来人、来信、媒体等表扬32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