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马路上车来车往,闪烁的车灯形成一道绚烂的夜景。可记者发现与其他车辆明显不同的是,不少公交车却只开着小灯行驶。夜间行车不开大灯,这看似省电却存在不可小视的安全隐患。
调查:不开大灯很普遍
昨天晚上7时许,记者在双岗、长江路、安庆路等附近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公交车不开大灯的几乎占八成左右,其中更有相当数量的公交车不仅不开大灯,连示廓灯、后位灯也不开。
晚7:30,胜利广场车站。昏黄的路灯下,一辆公交车慢慢地向车站驶来,由于只打着小灯,车型又小,不少候车的乘客们伸长了脖子还是无法看清是哪路公交车,一些人迎着公交车奔去,车子停下来,大家才看清楚是一辆151公交车。晚上8:00,在双岗车站,记者简单地统计了一下,在短短10分钟内驶过的8辆公交车中,有6辆没有按照交通安全法开启灯光,其中4辆只开了后位灯。不仅车灯只开小灯,车厢内的灯也只在停***时才开启,正常行驶中一般都关灯。
司机:节电跟收入挂钩
为什么公交车司机不愿意开大灯呢?一些司机告诉记者不开大灯可以省油,这种看似合理的说法让不少司机纷纷“摸黑前进”。不过专业人士却说:“开不开大灯对油耗几乎没有影响。”
既然不能省油,为何一些公交司机还是不愿开启大灯呢?一位司机告诉记者,不开大灯主要是为了节约用电,从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如果晚上按规定开足大灯,耗电量会很大,影响车辆正常行驶。而耽误了车辆的正常行驶?直接影响司机的收入。记者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交公司工作人员攀谈得知,不开大灯还有一种情况是公交车使用年限较长,车况不是太好,电瓶不能正常供电,因此司机无法正常开启灯光。
市民:出事就得不偿失
在昨晚的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公交夜间习惯“摸黑”表示不理解。“如果此举是为了延长电瓶寿命,实在是得不偿失。”市民李先生给记者这样分析,在市区开着小灯行驶,会给行驶时车前方两边巷口、路口即将横穿马路的人或即将驶上马路的车造成现在没车经过的错觉,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一对电瓶能值多少钱?不过1000多块钱!可要是出了事赔偿又何止这个数?”
法规:夜间行车要开大灯
按照交通法规的要求,机动车在夜间没布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由此可见,司机在夜间开启车灯是最基本的安全行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