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笛韵 于 2010-4-14 19:40 编辑
专家:车站广场具备通公交条件
■国家标准:车站广场交通组织方案规定公共交通优先
■公交部门:站前广场通公交已有50年历史,不料今朝遭拒
历经半年,9条曾通过济南火车站广场的公交路线如今仍然无法正常运营。此事被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大部分市民认为,火车站广场拒绝公交进出,给广大乘客带来不便。一位交通规划专家实地察看后表示,济南火车站广场具备开设多条公交路线的基本条件。公交部门则称,济南火车站站前广场通公交已有50年历史,不料如今遭人为拒绝。
专家考察:广场具备公交通行条件
13日下午,在一所高校从事交通规划研究教学的王教授来到济南火车站广场实地查看,很快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济南火车站广场完全具备开设多条公交线路的基本条件。
他分析,目前站前广场的道路,由站前街和车站街组成了一个接近于“C”形的交通路径,有4条机动车道,车辆由经一路与站前街交口处驶入后,经过南北向的站前街,然后再经过广场南侧东西向的站前街,最后由西侧南北向的车站街驶出,由于车辆是单向循环行驶,车辆的通行率较高。
在这“C”字形单向循环路面上,完全可以靠边设立公交车道,并在南北向的站前街和车站街路边设立公交站牌。“目前,站前街两侧路边几乎成了停车场。火车站广场附近的交通道路资源十分宝贵,但车站街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浪费了一些道路资源,而这部分道路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公交线路的设置。”
在火车站广场的设计方面,我国有着明确的国家标准。由铁道部主编并于2007年颁布执行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车站交通组织方案遵循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交通站点布局合理;车站广场宜由站房平台、旅客车站专用场地、公交站点及绿化与景观用地四部分组成;城市公交是大型铁路旅客车站集散的主要交通工具,处理好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体现铁路旅客车站系统性的一项基本要求。
王教授称,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火车站广场都建立了铁路、长途客运、公交和出租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公交部门:公交进出广场已有50年
接受采访时,市公交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市早在1960年5月就有3条公交线路在火车站广场运行,至1980年期间,由于历史原因或城市建设原因,线路在火车站广场的运行断断续续。但从1980年至2009年7月,公交线路在火车站广场的运行从未间断。因人为原因导致火车站广场内的公交线路停运达半年之久的情况,截至目前还是首次。
据介绍,9条公交线路无法通过火车站广场后,客流量减幅明显。拿3路、43路、K51路这三条公交线路来说,2009年11月,三条线路较之往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9.75万人次、4.14万人次、3.21万人次;2009年12月分别下降了19.58万人次、2.67万人次、2.99万人次。
对于铁路部门拒绝公交车进出站前广场的理由,不少公交司机也提出质疑。一位公交司机称,虽然公交车的体型庞大,但公交车辆随进随出,并不在路面上长时间停留,因而不会导致大面积的拥堵现象。
市民反响:铁路职工上下班出行也不便
不少市民对公交车开不进火车站广场的做法表示不解。铁路部门以广场较小为由不让公交车进出,很多市民认为这一理由并不充分。
市民李先生说,比起火车站广场来,市区内很多路段的路况更显拥挤,不一样开设了公交线路吗?比如黑虎泉西路、经六路等等。由于公交车的承载能力大,开设公交线路不但能方便市民出行,还能缓解拥堵问题。广场的大小并不是决定能否开设公交线路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才是关键。
环保人士张先生称,不让公交车进入火车站广场的做法,有悖于国家所提倡的节能减排方略,与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低碳生活也不符。公交车运载能力强,如果一所城市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可有效减少其他车辆的碳排放量。火车站是交通参与者密集的地域,更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一位铁路职工则表示,公交车开不进入火车站广场,给广大铁路职工的出行也带来不便,因为很多职工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
-------------------------------------------------------------------------------------------------------------------------------------------------
济铁:与公交商议
多条公交线进不了火车站广场一事,引发市民广泛关注。13日,济南铁路局就此事作出解释,并表示将与公交公司进行沟通,共同拿出社会、乘客、单位都能接受的方案。
济南铁路局表示,近日媒体连续刊登公交车进不了火车站广场的报道后,济铁领导高度重视,就有关情况作出如下说明:
济南火车站广场隶属济南铁路广场管理处管理,广场管理处对公交车、出租车服务是无偿的,没有任何利益,还要承担着安全监管、交通秩序疏解的义务。公交车暂时未能进广场的原因有:第一,为迎接全运会的召开,按照市ZF的指示,由铁路局出资对广场东西主干道进行翻新改造。为确保广场畅通和旅客人身安全,不得已让公交车在广场外站点停靠(与原广场西通道停车点仅差约50米的距离),同时控制其他车辆进出广场频率。为支持全运会,经市ZF同意,专门安排了BRT5号线进入广场,确保了全运会往来旅客的便利出行。此前,济南铁路局已对广场的车流和停车场进行了调整,首先停收了出租车1元进站费;其次,按照十一运会组委会的要求,重新划分了火车站广场三个全运停车位,完善了全运车辆通行保障方案,圆满完成了全运会组委会交办的任务。第二,全运会结束后、春运前夕,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济南市公交总公司有关负责人来济南铁路局商谈过公交车进广场的问题。据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公交车日均进出广场的辆数为2980辆次,我单位又对出租车、长途客运车、社会车辆等进行了统计,每天进出广场的各种车辆达22800多辆次。我局希望公交公司能提出解决广场拥堵切实可行的方案。后经商谈没能拿出既能让公交车进广场,又不造成广场严重堵塞的方案,又因不久后春运开始,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此事暂时搁置。第三,公交车暂时不能进广场主要原因是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火车站广场管理处对进出广场的机动车流量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全天进出广场的机动车辆达22800辆次,早上6:30-7:30、中午11:00-12:10、傍晚17:00-18:00、晚上22:00-23:00为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分别占全天流量的7.3%、6.7%、6%、4.1%。进出广场机动车数量与列车到发集中度成正比,凡是旅客列车集中到发的时段,必是广场交通高峰时段。
火车站广场交通路径是东进西出,东西两条通道各长195米,东通道宽15米,西通道宽18米;广场主通道长255米、宽15米,由于车流容积小,加之出租车候车区占用了大量道路资源,使得通道更加狭窄。繁忙时段上千辆车同时集中出行,又受经一路交通信号制约,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同时,长运大客车和BRT5公交车发车密度和数量不断增加,广场已无空间和能力扩容公交线路。如果公交车再进广场,我们担心会造成车站广场交通严重堵塞,甚至瘫痪。
尽管如此,本着为市民负责、为公共事业尽力的原则,我们将进一步向济南市委、市ZF汇报,并与公交公司进行沟通,共同拿出社会、乘客、单位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济南市提升形象、擦亮窗口作出贡献。
-----------------------------------------------------------------------------------------------------------------------------------------------------
公交进不了火车站广场符合谁的利益?
好几年之前,火车站出站口是没有自动上行电梯的,旅客下了车常常要肩扛手提攀爬几十级台阶,才能到地面上来,很是吃力。有关人士对此不断向有关方面反映,时报曾经以《政协委员元旦上书铁道部》为题目进行了报道。后来,出站口终于设了上行电梯,不论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种现状,反正是旅客方便了。
不料如今的变化真应了那句老话——— 好事多磨,而且“磨”得人真是无可奈何。原来旅客到了地上,就能坐公交车离开,现在大伙儿却傻眼了,曾经的困难似乎又降临眼前。原来是出站困难,现在是离站困难(进站亦是如此),“肩扛手提、吃尽苦头”的事情继续上演,旅客要带着行李要多走数百米冤枉路才能找到公交车站。不知道走过这一段路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对济南会是什么印象?
经过改造之后,车站广场变气派了,但容不下公交车了,让人感觉虽然“外表”挺俏,但“心胸”还真不开阔。据报道,公交车进不了火车站,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济南是独一份。这么有特色的“新闻”,够媒体挖掘报道的。济南要打造的现代城市形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个重要元素,由此,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愿意欢迎各级媒体来报道这一独特现象,并提醒记者朋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编,以“国家标准”的形式于2007年发布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有这样的明确要求,“公共交通优先是铁路旅客车站建设系统化的具体体现”,“公共交通站点”是“车站广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多数旅客到站、离站均以各类公共交通车辆为主要代步工具,此类站点通常主要根据公交线路的设置情况,以起点、终点站的形式常设于车站广场”。主管部门主编并发布的设计规范,是否适应济南火车站?欢迎媒体认真调查。
其次,“公交优先”是在各地通行无阻的概念,到济南的火车站却“拧巴”了,是非曲直有待公论。很显然,让大家认可“大公交”的种种便利,光靠“理论”和“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老百姓看重的还有“看得见、用得上、体会得到”等多个方面。按照铁路部门的解释,公交进不了车站广场是因为“广场较小,无法容纳多路公交”,但公务车、私家车为什么可以进入?有没有“厚此薄彼”的嫌疑?请媒体实地调查,多方采访,给老百姓以解疑释惑。
从媒体提供的信息看,有些公交线路是去年8月份离开火车站广场的,照此掐指一算,到现在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问题拖这么长时间解决不了,原因也许很复杂,但不论什么原因,相对于民生问题来说,都是次要因素,因为民生高于一切、贵于一切。“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各类服务部门的工作,始终得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公交车进不了火车站广场,符合谁的利益?我看谁的利益也照顾不到,只能是多个方面的“利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公交车进不了车站广场,老百姓确实不方便,对他们显然是一种伤害。其次,对有关方面来说,会引起公众的“不赞成、不答应、不满意、不高兴”,会影响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因为大家深知,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让老百姓继续等下去,还是迅速打破目前的僵局?这个问题需要回答,沉默或拖延都不是最佳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