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3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果戈里大街有轨“电”车被请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1 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ey7266 于 2009-11-12 12:50 编辑

昨天晚上,在果戈里大街住了卧了四年的有轨“电”车“龙江龙”号被清走。
曾经的期待的“风景线”却变为路障拦路虎。
寒风中,花费巨资修建的工程只剩下两条冰凉的铁轨......

让我们缅怀一下这个有轨电车在哈尔滨复活的日子吧...让我们心疼一下这个面子工程所花费的我们纳税人的钱吧...就这么清走了难道就没有领导承担点责任吗?当年号召这个工程的ZFLD现在是什么表情呢?
  大家有好的图片来收集一下!毕竟他存在过,可能以后再看不到了。


         1927年10月10日,哈市有轨电车正式通车,1987年8月,最后一条有轨电车轨道拆除,结束了哈市长达60年的有轨电车客运历史。
      2004年哈尔滨市开始将果戈里大街改造成俄罗斯风情街,决定恢复开通有轨电车。新上路的有轨电车采用内燃发动机作为动力,有两个车头,长13.6米,宽2.35米,定员65人,时速达30公里至40公里。起始点分别设在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广场和儿童公园。全长770米。作为果戈里大街观光专线,可乘坐五六十人。

      但是由于果戈里大街路况环境和交通流量等原因,其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并给这一地区的交通造成拥堵。从而一直“瘫痪”在街道上,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009年11月10日晚22:30分。再见了!复活的老“魔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9-11-11 23:55 | 只看该作者
运到亚布力去了
3
发表于 2009-11-12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有轨跑343、338这种线其实是最好了,
4
发表于 2009-11-12 09:5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称这车为“有轨电车”那样会玷污了这个名称的,这个破烂儿顶多能算有轨汽车就不错了!
5
发表于 2009-11-12 12:22 | 只看该作者
04年的那个“电车”就别提了。真不知是哪个王八羔子养的龟孙子想的那个馊主意,整了那么一个不实用,占地方的鬼东西。老百姓要上车还得穿过车流急速行驶的马路才能上去。设计这个的LD怎么不让他妈妈来试试?
6
发表于 2009-11-12 18:35 | 只看该作者
这回改单行,这东西肯定不能放那了
7
发表于 2009-11-12 18:58 | 只看该作者
人家别的城市都是拆了电车不让人再找到电车的影子,哈尔滨可倒好,没了电车不拆线,总是拿块肉放在你嘴边还让你吃不到,这种折磨人的滋味还不如把与电车有关的东西全拆了呢。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9:01 | 只看该作者
本报讯 11月11日早晨,路过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的行人和司机发现,“盘踞”5年多的摩电车在果戈里大街上消失了。5年前,高调亮相在果戈里大街上的摩电车,在短暂的风光之后,日渐受到冷落。昨日,摩电车终于不堪“冷落”,黯然撤离果戈里大街。

  10日17时许,记者来到南岗区果戈里大街上,随着下班高峰的来临,汽车流量不断增加,骤然间果戈里大街被人和开往大直街方向的各种车辆塞满。然而,不管司机们怎样焦急万分,“静卧”在街中间的那辆红色摩电车依旧岿然不动。

  据了解,果戈里大街改为单行后,大直街到文昌街路段的车流量明显减少,很多性急的司机不顾有关规定,绕过有轨电车,将车开向逆行车道。

  21时许,摩电车在果戈里大街上静卧不动。摩电车长13.6米、宽2.35米,红色的外衣在经历5年多的风雨洗礼后,已经变成了暗红色,车体表面布满了曾经被车擦碰过的坑洼。记者发现,车顶的电线不见了踪影,记者询问了摩电车附近的几个商服,商服的工作人员说,没发现车顶电线不见了,也不知道是谁动了电线。

  10日23时许,记者接到出租车驾驶员的电话,这名出租车驾驶员兴奋地说:“有人在果戈里大街拆摩电车,摩电车占道5年后,终于要搬走了。”

  23时40分,记者来到果戈里大街,在中和街与果戈里大街交口处,路口摆放着隔离路障。

  记者越过路障来到搬迁现场,现场拆迁工作已接近尾声。一辆加长平板车停在摩电车原来的位置,在两辆举重车的助力下,摩电车被移到平板车上。23时43分,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拆卸吊绳。11日零时许,摩电车终于从果戈里大街撤离。

  由于果戈里大街、中和街至河沟街路段封道,在封道的两个路口上,聚满了看热闹的出租车驾驶员,他们将脚踮起,嘴里喘着雾气,向施工现场方向张望着。一位穿灰色棉袄的男士说,他就住在果戈里大街上的民宅里,当年摩电车建得风光,但搬走时却这样落寞。

  11日5时30分,两个刚刚上班的清洁工惊讶地发现,摩电车没了,静卧在原地4年之久的摩电车铁轨下满是灰尘。她们边打扫灰尘边议论,摩电车会开到哪呢?

 

  市民:摩电搬家,出行方便了

  摩电车存在于果戈里大街最大的问题就是阻塞交通,这是所有司机和附近行人的共同感受。

  11日,在摩电车搬走后,司机和行人普遍表示,果戈里大街看起来更宽敞了,更为重要的是以后出行更加方便了。

  在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住在文昌街附近,他每天坐8路汽车上下班,果戈里大街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自从摩电车放在果戈里大街后,摩电车给他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他每天都要起大早去上班,要是赶上什么车与摩电车相撞,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单位。李先生说,11日早上,8路车从文昌街往东大直街方向驶去时,行驶的速度明显比往常快,即将到达儿童公园车站时,他惊讶地发现摩电车没了,车上的人也议论起来,大家都说摩电车搬走后交通更加顺畅了。李先生掐表一算,摩电车搬走后的第一天,他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往常节约了近10分钟。

  出租车驾驶员卢师傅说,听说摩电车拆除了,他特意过来看看。卢师傅说,果戈里大街向来是让司机最头疼的路段,车流量大,行驶不顺畅,他以前特别不愿意走这条路。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司机都有着和卢师傅一样的想法,大家能不走果戈里大街就尽量不走,多数乘客宁可绕道也不愿意走此路。“现在挺好,我们终于可以走果戈里大街这条‘捷径’了。”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十分关注摩电的下落。家住革新街的郝女士说,虽说摩电车阻碍交通,但摩电车是哈市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特殊印记,诠释了哈市的一段历史,在老哈尔滨人心中都有个摩电情结。

  众市民表示,不论ZF部门花百万元打造的这辆摩电车将来何去何从,供人参观也好,继续运行也罢,他们都希望相关部门给市民一个说法,也希望摩电车有一个好的“归宿”。

  大街上铁轨留隐患

  雪后轨道打滑,车人易滑倒、碰撞

  虽然摩电车从果戈里大街搬走了,但是两条铁轨却依旧“扎根”在果戈里大街。

  据南岗交警大队交警介绍,电车轨道给行人和两轮车带来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哈尔滨冬季漫长多雪,轨道上有雪后变得非常滑,两轮车和行人经常因此滑倒、摔伤,汽车也常因行驶时躲避有轨电车发生交通事故。

  本报曾在今年3月刊发了摩电的连续报道,一位张姓的女士给记者打来热线电话,2008年1月的一个下雪天,她开着摩托车路经果戈里大街,在行驶到人和街时,摩托车的车轮在摩电车的铁轨上打滑,连车带人摔倒在了铁轨上,张女士的右腿粉碎性骨折,光医药费就花了1000多元,修理摩托车的费用也花了好几百元。当时张女士就曾呼吁,尽快让摩电车撤离果戈里大街,相关部门也应尽早拆除这个“铁轨”。

  摩电车没了 果戈里大街通畅了

  昨天是摩电车搬走后的第一天,也是果戈里大街实行单行的第三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摩电车搬走后交通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11日8时许,记者来到果戈里大街,以前因为摩电车绕来绕去的车辆,不用再躲着这个障碍物了,整个果戈里大街路段车流速度比往常快了很多,原摩电车所在路段,中和街到河沟街的交通明显通畅了。记者在原摩电车停放的位置看到,原本只能勉强通过一辆公车和一台轿车的路面,现在可以轻松通过两辆公交车了。

  据了解,有轨电车开始营运初始,果戈里大街上的堵车现象就因此而加重,尤其是早晚交通高峰期,有轨电车阻碍交通的现象就已经十分明显。每年冬季,因摩电车引发的车祸每周平均一起。

  哈市南岗交警大队二中队交警刘明伟说,从2004年起,停在果戈里大街上的摩电车成了交通障碍,每天交警大队力克困难,在此路段加强路面管控力度,每天加大警力在人和街到儿童公园路段巡逻并疏导交通。

  有关人士预计,摩电车搬走后,因车祸引起的交通拥堵将大大减少。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9:02 | 只看该作者
三个相关部门:摩电“搬家”谁也不知道

10日22时,记者赶到果戈里大街摩电搬迁现场时,看到几名工作人员在指挥举重车作业,当记者询问这些工作人员来自哪个部门时,其中一名身穿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自称他是南岗区城管局的。当记者追问摩电车将被搬到哪儿时,这些工作人员没有回答。几分钟后,看记者没有离开现场的意思,一名40多岁自称亚布力旅游局局长的男士透露摩电车将搬到哈尔滨市亚布力国家森林公园内。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秋林环境综合整治办。当记者问摩电是哪个部门搬走时,城管科的王科长表示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反问记者:“我们也是看了今天的报纸才知道摩电车搬走了,我们可不知道谁搬的?你们知道吗?昨晚你们不是有记者到现场了吗?当时没问?”

  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南岗区ZF,没能找到相关负责人。14时许,记者联系到了南岗区ZF负责宣传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在电话里表示,对摩电搬离果戈里大街的事并不知情,记者问哪个部门可能了解此事时,这位工作人员说:“因为在秋林地区管理处的地面上,他们可能了解吧?”最终记者也没能找到搬走摩电的相关单位。

  随后,记者又与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取得了联系,当问到此事时,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日晚,没有任何部门在停放摩电的路段配合搬离摩电的单位进行现场工作,11日早晨5时30分交警进行路面巡查时才发现摩电没有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2 19:03 | 只看该作者
舆论的持续热议之下,投资百万余元在哈市果戈里大街上阻碍交通、趴窝3年多的“摩电”终于被搬走了。相关职能部门这种勇于直面失误,俯身倾听民声,积极采纳民意的态度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肯定。须知,知错能改,总结得失,才能千锤百炼,无往而不胜,这恰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任的体现。

  据媒体报道,果戈里大街上的“摩电”从立项审批开始就争议颇多,不少参与当年论证的专家曾明确提出:“摩电”一旦上街,不但影响区域交通的顺畅,而且其过于单一的服务功能注定它难以维持长久。但有关部门为打造果戈里大街“两点一条带”的风景线,扮靓地区旅游形象,还是执意将该项目上马。可惜,“摩电”的“蜜月期”实在太短,随着果戈里大街地区的交通压力日趋加大,过往车辆与“摩电”的刮碰事故时常发生,这个被称为“旅游名片”的假古董,在拥挤的车流中显得愈加碍事。一些路经此地的外地游客更是直言不讳——哈尔滨想学大连倒是可以,但大连的“摩电”是实实在在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果戈里大街的“摩电”更像毫无实际用处的摆设,而且还摆错了地方。

  从2006年至今,关于果戈里大街“摩电”是“就地拆除”还是“异地搬迁”的舆论热议就从未停止。“就地拆除”,百余万的投资就打水漂了;“异地搬迁”,搬到哪里才能让“摩电”物尽其用,也需要慎重抉择。从相关职能部门的最初反应来看,是比较犹豫的,搬走“摩电”就等于是对当初决策的否定,这种决心自然是难下的。但随着地铁工程的陆续开工,哈市交通路网的压力骤然加大,果戈里大街地区的车流量持续猛增,尽快解决趴窝“摩电”的占道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欣喜地看到,哈市相关职能部门最终还是本着对市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不扰民、不封路的情况下将“摩电”搬迁,去除了果戈里大街的交通栓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搬迁“摩电”已说明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种种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改进、完善。我们据此期盼,职能部门在今后涉及公共民生的重大项目决策前,能进一步扎实调研、广泛论证,并善于吸收民智、采纳民意
11
发表于 2009-11-12 19:35 | 只看该作者
后面这俩报道有意思,一个反映了相关部门的一贯推诿扯皮作风,另一个还在拼命往脸上贴金。。。
12
发表于 2009-11-12 19:51 | 只看该作者
这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都在管,都在闭眼睛管,这么大个东西居然'丢'了,可笑!!我们可爱的ZF
13
发表于 2009-11-12 20:4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事情 要改好 很容易。少泡几个妞就有了,多想想怎么能把城市建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6-18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