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木城涧 于 2014-7-18 15:06 编辑
男子通过技术手段私自制作公交一卡通的克隆卡,在克隆卡内修改余额,并将克隆卡出售和用于自己消费。公交公司发现这些异常卡后报案,2013年12月30日该男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大兴检察院以涉嫌盗窃罪将其批捕。据调查,其利用这些异常卡消费3847.75元,在网上出售获利14200元。
发现28张异常公交卡
2013年7月初,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对公交一卡通交易数据进行审核时发现,有26张一卡通用户内金额出现异常:这些卡未出现任何充值记录,但卡内金额无故增多。据统计,26张卡共计消费人民币2584.52元,于是公司赶紧报了案。为配合调查,他们先后冻结了这些异常卡,加上后来新发现的2张异常卡,这28张异常卡共计消费3847.75元。
什么是异常卡?据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异常卡多是“克隆卡”,就是套用正规卡的卡号,个人通过技术手段制作克隆卡,并在克隆卡内私自修改余额,但系统中没有充值信息记录,而后持卡人可以使用克隆卡中修改的余额消费。正常卡每张最高可充值1000元,最大消费限额为1000元。
男子家中制造“克隆卡”
2013年12月30日,这些异常卡的制作者被抓获归案,他向公安机关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2013年7月份,该男子看见有人在路边卖一卡通,聊天中得知卖公交卡利润很高,于是动了心,回家后他在网上购买了制作克隆卡的材料。材料备齐后,使用这些工具开始制作克隆卡,总共制作了400多张12星座迷你卡。
卡制作好之后,该男子在网上发布了“公交卡转让”的信息。第二天上午他就接到两买家的电话,男子介绍说他的卡一张面值800元,卖600元,一套共12张。两个买家表示同意,各买一套。最终该男子与两个买家分别以7000元和7200元成交,共获利14200元。这些钱没有使用,都被他存在自己的银行卡中。
克隆卡只能“一次性”使用
该男子说,他在网上了解到这些卡只能骗过刷卡的机器,一旦被公交公司检测到存在异常交易,就会被加入“黑名单”,所以最好只用一次,但他卖这些假卡时,却没有说过这些卡只能用一次。
其制作的这些克隆卡,自己用着“一次性”倒也无所谓,反正金额他能自己修改,是“稳赚不赔”。但那些买卡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些“一次性”卡可让他们损失不少。
在该男子处购卡12张的邱先生拿了其中一张卡每天上班坐公交地铁用,可当他在一家超市买完东西用公交卡结账时,显示是黑名单卡,第二天邱先生又试了其他卡,结果都不能正常使用。之后他拿着买来的卡来到交通卡西单营业厅,但是卡内钱无法转出,他百般无奈就报了案。
有可能被诉犯两罪
本案中,该男子虽没有采用偷窃实物的方式实施盗窃行为,但他采用技术手段破解公交一卡通的程序,私自克隆公交卡,随意修改余额信息的行为,给公交一卡通公司造成了财产损失,破坏了良好的公交一卡通管理秩序,是一种新型的盗窃方式,依然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该男子在成功破解程序,复制公交卡后还实施了另一个行为——贩卖,他将克隆公交卡冒充正规公交卡在网上出售,在骗取他人信任的情况下获利14200元,因此他的行为还可能涉嫌诈骗罪。
注:本文已经本人编辑,内容转载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