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即将开始,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进入关键冲刺阶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南京这座既有古都风韵、又有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和荣誉,更关系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今天(9月18日)上午的市民论坛上,众多嘉宾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的话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本网对此市民论坛进行了网上直播(点击查看链接)。
通过此次文明创建活动,我市交通文明有了显著提高。市民观察员童秀英说,自从南京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整个南京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市民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就目前而言,闯红灯的人少了,在车上主动让座的人也多了。8月21号下午她坐了11条公交线路观察,驾驶员的服务态度都有很大提高,让座率达到80%以上。通过交警、辅警、志愿者的引导劝说,市民闯红灯的现象比以前大为减少。交通志愿者鲍捷表示,现在市民普遍能够做到不闯红灯。偶尔有个别市民要闯红灯,在志愿者的劝说下,也能改正错误,在路口等待红灯变成绿灯后再过街。此次文明创建期间,市公交总公司在全市128个起始站和客流密集的地区,都设置了隔离栏,还抽调了300多人引导市民排队上车。通过这些措施,广大市民基本能做到排队上车、有序乘车。火车站和附近的两个公交枢纽站也一改以往混乱的局面,自行车、摩托车和社会车辆再也不能进入站台区域,站台内秩序井然。
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表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所有市民都会感受到南京城市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切,更加能够互相理解谅解。文明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芬芳,文明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修养。文明能够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能带来别人的尊重带来家庭的幸福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和谐。构建城市交通文明,公共交通部门既是实践者又是受益者,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在构建城市交通文明中要起到表率作用。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流动窗口,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自己更是代表了城市的形象。
城市交通文明得到了提升,市民从中受益。但是大家也希望这种提升不是一时的,而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对此,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郑永亮表示,公共交通系统将通过三个方面来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公交设施,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好的良好服务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整治公交车辆,努力为市民出行提供一个优美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第三,要进一步规范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优质的文明的服务。河海大学教授黄明理认为,要做到长效管理,就要变目前的宣传为常规教育,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来,比如学校都应该开展课程,要通过生动的,或者不幸者的案例告诉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是多么重要,违反交通法规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第二点是要树立一种对规则的信仰,多组织市民参与交通文明方面的公益活动,让广大市民能亲身体验,做一名交通文明志愿者,人人都参与到提升交通文明程度的活动中,这样效果就会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