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延长,公交车道优先时间却太短,导致过了9点仍拥堵难行;乱设摊影响市容,但深究之下,部分区域的设摊又实为百姓所需……世博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备受关注。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市政府相关部门已初步拟定一系列方案措施。
搭乘公交“心里更有谱”
世博交通保障的实践再次证明,解决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唯一正确途径就是推进公交优先。一些创新举措正在酝酿。根据市公安局关于排堵保畅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世博后拟保留新增的世博公交专用道,同时将全市公交专用道统一为时间性公交专用道,优先时间由7时至9时,延长为7时至10时。市交港局的方案则提出,将会同公安交通部门推进公交车辆信号优先。
未来市民搭乘公交出行将“心里更有谱”。市交港局表示,将建立轨交和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信息系统,为乘客提供各类营运信息发布、出行查询、应急报警等信息服务。到2020年,编织出全市范围内公共汽电车时刻表,市民群众能按时刻表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
流动设摊将分区域管理
今后,本市的流动设摊将被分区域管理。市绿化市容局的方案中提出一种思路,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严禁、严控、控制三种区域:90条交通主干道和25个景观区域为严禁区域,全面禁止设摊;22个街道(镇)为严控区域,禁止设置临时摊点;严禁、严控区域外的中心城区其他区域为控制区域,对市民日常生活确实需要,且规划的公建配套设施尚未落地,在严格程序和规范的前提下,设置临时性集中疏导点,引导摊贩入点经营,一般不得占用道路或人行道。
探索疏导性的治理模式,成为方案的一大亮点。比如夏季常见的西瓜摊。每年7月-9月,除主要道路和景观区域外,在市民有需求的地区,可以限时设置临时销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