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营到滨州市区,仅仅十多公里。
而这十多公里加上黄河天堑,却让滨州人的铁路梦魂牵梦绕了近半个世纪。
如今滨州铁路褐黄色的路基如一条飘带蜿蜒在滨州大地上,黄河公铁大桥似钢铁巨龙突破天险横跨黄河,滨州市区响彻火车汽笛的日子指日可待。
可是尊敬的读者,您是否了解,从47年前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开始,滨州人让铁路跨过黄河、让市区通上铁路的梦想如连绵的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成为滨州历届党政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企盼与梦想!
2006年6月, 本刊记者冒酷暑踏寻昔日张北铁路小营到王旺庄路段,走访经历过那个战天斗地年代、了解滨州铁路前世今生的老领导老同志,通过探寻与追忆,还原历史的细节,找回失落的记忆。
追忆:
张北铁路·王旺庄水利枢纽
从建国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过惠民地区计划委员会、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孙现夫向记者回忆了当时张北铁路决策建设的经过。
1958年,当时的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成淄博专区。专区首脑机关驻张店。几乎济南以北的鲁北地区都归淄博专区管辖,南小北大,加上领导机关偏居南部,指挥管理非常不方便。当时的黄河仅有道旭渡口一条过河通道,黄河浪疾流湍,不时有船翻人亡的惨剧发生。大量物资北过黄河极其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当时黄河以北区域的经济发展。
当时以**淄博专区第一书记王成旺为首的专区领导,决定把张店的铁路向北延伸,跨过黄河,直通北镇,逾越黄河天堑,解决河北物资运输紧张的瓶颈。
兴建张北铁路的消息传出以后,人民群众尤其是黄河以北的群众欢欣鼓舞,全区人民积极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当时正是大炼钢铁时期,物资尤其是钢轨、枕木都非常紧张,加上专区财力不足,资金筹措也有困难,资金物资缺乏没有难倒当时豪情冲天的人们。最后,地委行署便动员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像枕木都是沿线的村庄群众一根根捐献出来的。道轨多是张店一些工厂拆下来的运货铁路支线的轻型钢轨。专署在张店四宝山建起了石料场,全力提供铁路用石渣。当时的黄河修防处也提供了一批资金。1959年,张北铁路就在群众的满腔豪情之下上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1960年铁路延伸到小营。
但是如何过黄河,成为铁路建设的一大难题,从道旭渡口过,河宽滩长,以当时的力量,不现实。而此时开工建设的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让人们看到希望。
原来,1960年建成的三门峡水库,在没有摸清黄河洪水、泥沙规律的情况下,并受当时“大跃进”形势影响,提出在下游采取纵向控制与束水攻沙相结合的办法治理下游河道,遂决定在河南花园口、山东位山、泺口、王旺庄建设大型拦河工程。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60年1月1日,王旺庄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全部工程包括南北引水闸,即1956年建成的打渔张引水闸和此时兴建的韩墩引水闸、拦河大坝、拦河泄洪闸、电站、船闸等。
人们希望张北铁路能够从拦河泄洪闸上越过黄河,以闸代桥,直通北镇。铁路不久便通到了王旺庄。
很快从北到南拦河大闸建起来了,然而由于资金及国民经济调整的缘故,加上决策的失误,1961年王旺庄枢纽工程被迫停工缓建。1962年因为阻水滞洪,拦水闸被废弃。如今在王旺庄对面的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内,还有24孔类似桥墩的水泥建筑物,无言地讲述着当时的无奈与悲壮。
王旺庄水利枢纽的废弃与下马,让经过打渔张引黄闸顺大堤通往王旺庄的张北铁路打算依托拦河大坝穿过黄河成为泡影。
过河有困难、修桥条件不具备,通往王旺庄的轻轨铁路成为一个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加上铁路占地面积大,近河路基高大,两侧群众往来不方便。经地委同意,废弃了此段铁路,只保留张店到小营段铁路,留待时日等有机会再伺机建桥过河。
后来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大量的物资需要铁路运输。于是从1966年开始,对张店到博兴铁路铁轨换成重型钢轨,枕木由原来的杂木换成水泥路枕,并新建了博兴到东营铁路,并借机对博兴到小营铁路也进行了重轨改造。至此张北铁路脱胎换骨,成为一条服务油田建设的运输动脉。
然而,无论时移事易,老惠民人把铁路修过黄河的夙愿始终痴心不改。
文革前夕,时任惠民行署专员的郭林曾提出这样一个思路:他说现在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地铁,何不采取挖隧道的方式,让张北铁路从黄河底下穿过直达北镇。这样做既符合备战备荒的需要,又利用了黄河地上河的特点。再说道旭附近黄河河滩宽阔,完全可以先在河滩上挖土施工修建地下铁路,待修好后把黄河水拦往滩内,再修河道下的一段铁路。这样施工难度不算太大。在郭林的倡议下,修建地下铁路穿越黄河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逐步铺开,有关的文件、请示也已经起草好。但是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让设想化作一场空。
探寻:
张北铁路遗迹·打渔张引黄闸
6月17日,带着对滨州铁路过去的了解,记者一行从小营车站到王旺庄一路探访,追寻小营到王旺庄铁路的蛛丝马迹,感受昔日人们战天斗地誓叫铁路过黄河的豪迈与无奈。
从小营车站往北,一条锈迹斑斑的废弃铁路向北延伸至小营镇北戛然而止。知情人说,这就是昔日小营到王旺庄铁路的起点,如今这里,一道新修的路基穿过绿荫匝地的碧树和茵茵的庄稼地向北方延伸,将跨过黄河直达滨州市区、沾化。历史再一次把世人的眼光聚焦到这段沾满滨州人殷殷期望的起点。
由此向北,穿过小营办事处新修的环城路,老铁路与新路基相互揖别,小营至王旺庄铁路折向东北,如今昔日的路基已经淹没在绿绿的庄稼地中,只有从远处还看得出两行笔直的杨树勾勒出昔日铁路的痕迹,一道笔直的排水沟指明铁路的走向,这是以前修铁路取土形成的路沟。
昔日的小营到王旺庄铁路曾经在今博兴县乔庄镇玉皇堂村东北设蔡寨站。我们遂来到玉皇堂村,村中的老人讲,村东北角确实设有火车站,上世纪70年代还有几座房子,留有站台。不过近几年早已拆除,并被挖成鱼塘。一位姓张的中年人带我们来到车站旧址,南北走向的铁路路基早已被引黄济青干渠清出的泥沙淤积在地下一两米处,只有偶尔露出的石子暴露出路基的信息。原来的车站也已成为一个大水塘,连残砖破瓦也没有留下一点。张姓中年人告诉记者,他小的时候,经常去铁路两侧捡煤核,那时的火车是烧煤的蒸汽火车,经常有火车在车站往下倒煤灰。上世纪80年代,修建引黄济青工程时,残存的路基有的被垫到渠坝下面,有的被取土用于筑坝。如今连铁路的痕迹都看不出来了。
小营到王旺庄铁路曾经跨过打渔张引黄闸沿黄河大坝到王旺庄。记者来到打渔张引黄闸,1956年兴建的大闸如今已经被黄河泥沙淤积了三分之二,低于黄河大堤两三米之多。打渔张引黄闸外侧留有平台,想必这就是铁路通过的地方。引黄闸南北两侧已被茂密的树木遮掩,丝毫不见昔日高高的路基的痕迹。
在王旺庄村,记者找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说他以前在王旺庄枢纽工程上干过警卫工作,那时的火车是小火车,经常往村北的工地上运送石料和物资。至于铁路为什么被废弃了,老人也语焉不详。结束语
如今,滨州铁路的路基已经铺就,制约铁路到滨州的黄河大桥已经开始安装横梁。到年底,火车将跨过黄河带着多少代滨州人的梦想驶入滨州市区。滨州人的铁路梦想就此而圆,抚今追古,让人感慨万分。
在搜寻与探访中、在讲述与追忆中,我们头脑中小营到王旺庄铁路记忆的碎片变得清晰完整起来。近半个世纪,谈不上沧桑巨变,但这段铁路与历史却已经湮没在黄土之下、记忆之中,模糊不清。
在滨州铁路即将建成之际,翻寻这段历史,感受这个过程,我们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