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机挡板在人离开多少秒后关上,咋算出来的?
地铁工作人员个人形象有哪些要求?
有些地铁出口离公交站较远,怎么解决?
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沈卫平昨日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地铁的具体运行时刻表预计9月中旬就能出炉。
正在考虑 公交地铁无缝衔接
市民现在关心的,自然是列车的时刻表。沈卫平表示,目前正在制定地铁的具体运行时刻表,并将充分考虑试乘的情况,预计9月中旬就能出炉。不过,时刻表是在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制定的。乘客的一些危险行为可能会导致列车晚点,如在车上吃坚果类东西或者有核的水果,掉落在车门附近就可能导致车门无法关闭。最近两天发现有些乘客,车门都关了,还强行撑开车门,导致列车无法正常开行。
针对目前有些地铁出口离公交站较远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如何做到两者无缝衔接。成都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统筹安排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对接事宜。
闸机挡板启闭 精确到0.01秒
拿着单程票进站,过了安检,来到进站口的闸机前。将卡放在感应区,扇形挡板迅速打开,乘客刚通过,又迅速闭合,跟在后面的人恰好被拦在外面。挡板的启闭为何如此精确呢?
沈卫平介绍,启闭时间是一个大问题,快了会夹到乘客,慢了会给人钻空子的机会。运营公司前后组织了300多人试验,老人、小孩、男性、女性、胖的、瘦的等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最后计算出行人通过和挡板关闭的时间差为0.95秒,精确到0.01秒。
“地铁一号线运行能够从原定的今年底提前两三个月,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前置’理念。”沈卫平说,国内一些地铁体制是“投、建、管(运营)”分离,运营公司一般在通车前一年组建,而成都地铁公司从一开始就“投、建、管”一体,运营部门前期就参与建设方案设计,所有的机电系统、车站系统都由其定制、采购、组织施工。“运营前置”模式下,现在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很早就熟悉了地铁运行,可以让市民在地铁运行之初就能享有较好的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
地铁女员工 不能“花枝招展”
乘客可能都已注意到,地铁工作人员都是彬彬有礼的。沈卫平说,作为成都窗口行业,员工个人形象很重要,关于运营服务管理的文本就有16个。员工形体标准中,要求坐的时候不能抖腿,走的时候不能左右摇摆,不能甩八字步,如无紧急情况,不可跑步,而且要求随时保持微笑。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地铁公司的女员工绝对不能“花枝招展”。女员工穿制服时,只能佩戴式样简洁大方的项链,且不可露出制服,甚至只能戴一枚简单的戒指。耳朵上可以戴耳钉,但一定是无坠的,而且只可在耳垂上戴一付。其他饰品和款式夸张的项链、戒指一律不允许佩戴。男员工更“苛刻”,所有的装饰,只能戴一枚简单的戒指。
找感觉 5万人次“挤”地铁
地铁运营公司表示,地铁运行的设计能力是日载客量15万人次
昨日是成都地铁试乘第二天,约5万人次趁着周末过了地铁的瘾,而第一天为15000人次。成都市地铁运营公司总经理沈卫平昨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铁运行的设计能力是日载客量15万人次,到目前为止地铁运行整体平稳。今天还有5万张地铁体验票发给了社区居民,成都地铁将继续接受第3天的“考试”。
昨天是星期六,加之发放的体验票较前一天翻番,成都地铁也迎来了更“猛烈”的考验。一大早,市民就从四面八方赶到天府广场站。前日显得比较宽阔的站台果然感觉小了一些。工作人员对打堆的乘客进行疏导,并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大家,只要在屏蔽门能开的地方都能上车,“按照地面的箭头指示,下车的乘客从地铁门中间出,上车的乘客从门两边上,以免互相拥挤”。
深度体验
试乘后 担心消失了
昨日,成都商报组织了一批地铁达人、公民观察员、残疾人士等对地铁进行“深度”体验,从更“专业”的角度对地铁的魅力进行挖掘。
残疾人
有专属通道 专人护送上车
盲人高友华和范安福昨日亲自体会了坐地铁的全过程。太多的楼梯、不尽完善的盲道,让两人一时失去了“方向感”。就此,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一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每个站点都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并有专人值守,能帮助老、弱、病、残等人群办理乘车手续,并护送上车。残疾人乘地铁可以提前打电话61638000预约残疾人通道。
老年人
82岁教授嫌地铁不够快
昨日,成都市第二福利院7名老人专程从龙泉西河赶到天府广场。82岁的林裕如是一位老教授,坐在宽敞明亮的列车里,林裕如感慨地说:“成都变化太快了!”82岁的他一点都不感到眩晕,还觉得地铁的速度不够快。
杨功谷今年93岁,也许是昨日年龄最大的乘客了。被搀扶到地铁的时候,他嘴里喃喃说着:“老伴,这下满意了!”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老伴没有等到地铁开通的这一刻,希望天堂里的她能看见。
公民观察员
爱挑刺的她竖起大拇指
作为成都商报公民观察员的胡丽天昨日试乘后,对成都地铁的感觉是“满意,太满意了”。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用安全、舒适、快速这些形容词描述成都地铁的优点完全不够。坐上地铁,胡丽天非常高兴。高质量的地铁运行让这位爱挑刺的老人家不仅无话可说,还竖起了大拇指。
地铁达人
不堵车不等待 就是省时
“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地铁的快捷方便,这给市民带来的幸福感是难以衡量的。”昨日试乘结束时,运动达人王梓起初对于地铁安全、卫生和文明乘车的担心都消失了,虽然一切都是新的,但是特别和谐,“我看到了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也看到了把垃圾拿在手上的乘客”。
“我觉得除了有点晃悠,其他的都挺好。”摄影达人杨娇表示,坐地铁不堵车不等待,可以节约很多时间。等1号线正式运行了,她还要来拍摄地铁。
地铁没垃圾桶 我们自带垃圾袋
昨日,地铁车厢内、过道上人头攒动,已不像前日那样畅通得可“跑马”;而温度也不像前日那样低,感觉刚好合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车厢里坐着的几乎都是老人,还有少数小孩,中年人、青年人都站着。“这很正常,坐公交车的时候你也不可能自己坐,让老年人站嘛。”一位姓许的小伙子说。
虽然在车厢里吃东西的人也不少,但成都商报记者换了几列车,都没发现有人乱扔垃圾。“原来不晓得地铁上没垃圾桶嘛,今天看你们报纸说垃圾最好自己带走,我们就专门带了个口袋放在身上。”正在给孙子剥花生的张婆婆说。天府广场站的保洁员告诉记者,昨天的垃圾明显比前天多,但市民都用口袋将垃圾装好了的。
昨日上午10时左右,成都商报记者在世纪城站观察到,该站厕所有5个普通蹲位和1个残疾人专用蹲位。但每个蹲位门口都排着七八人,平均等候时间约20分钟。对此,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解释,地铁的最大功能是安全快捷,目的是让市民快速通过。昨天试乘的市民很多都是来回多次乘坐而没有出站,所以出现了“人多厕所少”的情况。他们会收集乘客的意见,待正式运行后再视情况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