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宁模式”让昆明公交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7 1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昆明的公交城乡一体化已经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并成为昆明各级党政部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统筹城乡公交运营,在百姓出行方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2007年,安宁的公交通村率直逼50%,有127个自然村的村民坐上了公交车,2008年又提出了公交通村率达70%的目标。按照《安宁市农村客运发展“十一五”规划》,到“十一五”结束,安宁将的所有行政村可以做到“村村通公交”,初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这又取决于两个前提:狠抓“村村通”道路建设;整合运力资源,提前净化市场环境,公交优先说到做到。

  公交下乡回避不了个体客运

  说到公交下乡,业内人士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大量有合法手续的个体中巴、微型客运车怎么办?就在不久前,昆明公交开通7条城乡公交线路,由于票价比私营车辆更具竞争力,其中5条线路当天就被私营车主们阻断,至今还有4条尚未恢复运营。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有合法审批手续的个体客运中巴、微型车,昆明地区共有7081辆,它们的运营范围主要在城乡接合部以及村镇之间,恰恰是公交下乡第一步所要行走的路线。仅以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要地带呈贡县为例,县城周边经济较发达、人流物流较多的斗南、大渔、马金铺等地,都有个体中巴、微型车在跑客运。按照线路远近,按月缴纳的各种费用概数为:中巴2200元、微型车为915元,还有保险未计。

  这些车辆在每月缴纳养路费、营运税、运输管理费、停车费、客货运附加费等多种费用后,将理直气壮地与公交车争夺线路资源和客源。一方是准公共产品的公交客运,一方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个体客运,势必在票价、运输安全、定点定时开行等方面产生差异,结果可想而知:公交更具吸引力。如此,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首先要妥善安置合法的个体客运车。

  8年之痛,安宁后年没有个体客运

  再说安宁。2000年以前,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安宁城乡公共运输与大多数地区一样,主要是以个体运输为主,大量微型营运车辆成为公共客运的主力。但在2001年,他们就敏锐捕捉到了随着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更为安全、方便、快捷的城乡公共交通,已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从2001年至今,安宁交通局运政管理所没有新批过一辆个体中巴、微型车的运营手续。换句话说,8年来,没有一辆个体中巴、微型车获批准在安宁地界上跑客运。现在在安宁跑客运的个体车辆,除了2001年以前审批的,就是偷着跑的 “黑车”。而这批合法个体客运车,现在只有300多辆微型车,中巴在2006年就已经全部到达年限,退出市场。如此,一旦开通一条乡村公交线路的其他条件成熟,公交车就可堂皇上路。

  随着旧有合法个体车辆的自然淘汰,在昆明下辖的所有县(市)区中,安宁市的客运市场环境将一枝独秀,即只有公交车在公车公营,前面所说的合法个体客运车的困扰不复存在。

  这个大限是2009年的12月10日。“到时候,安宁公交就有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而不会因为票价的公益性与个体户发生冲突,专心致志地做好经营、提供公共服务。”安宁市交通局长蔡志勇说,“8年之痛,千夫所指,但我们咬牙挺过来了。”

  舍局部利益,得群众利益

  记者认为,这个“痛”,说穿了就是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割舍之痛。因为个体客运车审批的大门开着,安宁市政府、安宁交通局及其属下的运政所,每年都会有一笔合法收入。而“千夫所指”,就是必须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与人情。

  可是不清理门户,不缔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类似昆明公交5条城乡公交线路遭堵的事件还将上演,城乡公交一体化只能举步维艰,除非政府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为公交开路。这还不包括运输安全因素。记者了解到,因为与公交车争夺客源,个体车超载、超速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在昆明不是一起两起。

  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群众利益谁更大?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安宁模式的启示在于,发展城乡公交,要抛弃部门利益,抛弃部门管理权限之争,不搞内耗、形成合力,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路子,真正为群众利益着想。

  硬设施、软环境,一个不能少

  把公交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公交事业、盯住道路建设长期保持投入……

  在公交发展上频频作为,这是记者三进安宁采访公交的过程中,对安宁市委、市政府的印象。

  从1996年以来,安宁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4亿元,其中安宁市政府的投资占69.1%;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支持,并动员乡镇、村社、企业、个人捐资或投工投劳,合力推动辖区内的公路建设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结果就是,2005年,安宁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道路硬化的“村村通”;2007年结束时,自然村道路硬化的 “村村通”已经达到63%;2008年计划再完成70个自然村道路硬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而“村村通”,是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硬件前提。

  此外,在2001年底,安宁就成立了公交公司。安宁公交公司的负责人王顺祥告诉记者,仅在2008年,安宁市政府就计划投入316万元,补贴公交。2005年以来,安宁市对公交公司的投入累计达到了515万元。至今,安宁公交的站场已经达到6个,并计划在明年,所有乡镇都做到拥有公交站场。

  在道路设施建设、贷款贴息、减免规费等政策的扶持下,如今,安宁有公交车129辆,运营线路22条,其中通村公交线路9条。2005年9月,安宁首次开通农村公交,即城区到八街一线,单里程42公里;随后的2年中,先后开通了安宁至温泉、至普河、至太平等农村公交线路,有57辆公交车服务于农村地区。线路基本覆盖了安宁城区和八街、太平、连然、县街、温泉等乡镇,涵盖村庄近百个,沿线共有数万群众受益。安宁公交特别是农村公交,已经走在云南省的前列。

  可以说,是一种合力造就了安宁公交模式。但归根结底,在道路建设、公交站场和市场环境净化等软硬件方面,安宁市的决策者们做到了有远见并狠抓落实,才有了安宁公交的今天和明天。

  昆明交通局局长刘永福:

  安宁模式值得推广

  事实证明,安宁公交模式是成功的,是值得肯定的。这是一个便民、利民的模式,是一个多方受益的多赢模式,该模式值得我们总结,可以广泛推广运用。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方面,仇书记曾指出,城市公交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突破现有体制和现有做法,学习最先进的公交组织方式,避免百姓从郊区进城坐中巴、再换公交的不便。根据仇书记的指示,我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昆明14个县市区城乡公交发展的模式。

  安宁城乡公交模式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安宁城乡公交的成功和道路、站场等基础设施起步较早密不可分,其次,通过8年的时间整合市场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其间安宁交通局未批过一辆私营客运车辆,在肃清市场之后,又通过统一经营的方式,将外部恶性竞争转化为内部有序竞争。在规模化、集约化的运作下,风险也随之降到了最低。而在公交网络建设方面,安宁采取的是冷热搭配、坚持公车公营、稳步推进的策略,城区到乡镇,再从乡镇到行政村,级级辐射,避免了一步到位的盲从,逐步建立起一个城乡公交网络。

  安宁模式也被运用到全市,从去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已冻结了批车项目。这将意味着,长期以来,合法运营的中巴车、微型车与公交车打混战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也让“黑车”无空子可钻,在市场竞争中逐步隐退。

  值得一提的是,安宁市政府在城乡公交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出政策、拨资金,为昆明市财政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厂矿、企业等单位,也共同参与其中,调动多方积极性为同一个目标而出力。最终让农民兄弟享受公交出行的便利与实惠,是安宁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一项不小的成果。

  今后,昆明市交通局将把安宁公交模式运用推广到其余县市区,不断总结和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让有道路条件的地方都开通公交车。我们计划用2年的时间在14个县市区实现这一目标。今年首先将在安宁、石林、嵩明实施,其余县市区将在明年内完成。

  青龙镇

  为公交开行“铺路”

  今日,安宁水(水井湾)青(青龙镇)公路通过验收进入试通车阶段,在公路开通的当天,安宁至青龙镇的公交车也将同时开通。

  安宁市青龙镇作为一个提前富起来的乡镇,许多青龙农民都转化成为了产业工人,活跃在很现代化的工厂里,平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目前,青龙镇社会和谐稳定居安宁之首。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颇有点现代化的乡镇,公交车却迟迟未通行,村民出行多半依赖车况较差的微型车,其中亦不乏部分违法经营的“黑车”,青龙镇至安宁城区仅单边费用就需要10元钱。居高不下的交通成本和安全隐患,使这里的百姓仍无法与城市接轨。出门难的问题,也一直阻碍着青龙镇突破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重围。

  就在今天,青龙镇将首度试开公交车,此举不仅为群众出行开通“捷径”,同时也拉近了城乡差距。

  为了使公交车顺利开通,青龙镇花了大量功夫。通车必先通路,为此,青龙镇投资8300万元修建了一条12米宽,10公里长的标准二级公路——水青公路,此举开创云南乡镇投资修二级公路先河。

  然而,青龙镇开通公交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此前在安富线仍有13辆合法的私营微型车在营运,收费远远高于公交票价,公交车的开行势必使这部分车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虽然这部分车辆的营运资格将于明年到期,但公交车的开行却会使其提前终结。考虑到这部分人的生计,青龙镇党委、政府提出将以人性化的政策回收这部分市场资源。这一人性化的政策也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此外,在票价制定方面,青龙镇党委、政府主动承担了青龙客运站的建设等费用。经过安宁公交公司核算,此路线29公里,每张票价需要3元方能保证运营成本。“3元的票价太高,制定成2元更合适,公交亏损部分将由市镇两级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真正使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安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龙镇党委书记李树华表示,开通公交车的目的是要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他还说:“今后,我们要给职工发公交卡,让他们上下班免费乘坐公交车。”正是有了青龙镇党委、政府这样的“铺路”方式,公交车才会在这里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优先发展城乡公交事业

  安宁市委、市政府:

  优先发展城乡公交事业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一直是制约安宁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安宁市委、市政府的心,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安宁市委、市政府发现农村公交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安宁市委书记李喜在安宁市南部通村公交启动仪式上曾表示,农村公交的开通,是安宁市城市公交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缩短了城乡的距离,方便农村的生产生活,为农村的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让广大农民进一步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农村公交的开通,使一条条农村道路由“静脉”变成“动脉”,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流通,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互动,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农村公交的开通,必将促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去,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速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广大的农民只要走出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求生存,就有谋生之路、就有发财之路,因此,农村公交的开通,真正是开通了致富路、发展路、小康路。

  意识决定行动,在充分认识到城乡公交一体化重要性后,安宁市委、市政府将支持公交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明确了“优先发展城乡公交事业”的具体思路,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公交的财政投入。2005年以来,累计向公交公司投入500多万元贷款贴息资金,极大增强了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如此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下,负责安宁公交运营的安宁公交公司在短短的6年里,由6台车21人,发展到现在的129台车283人。并用2年的时间,使全市农村公交覆盖率达到了49%。

  安宁市委、市政府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公交的发展,不断地为公交增强后劲,确保农村公交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希望安宁农村公交再接再厉,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开拓创新,加强科学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真正为农民提供“便利、优质、安全”的运输服务。

  提前五年实现

  “村村通油路”

  “有路就要有公交”这是安宁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与宗旨,然而从其中也不难看出道路、场站等硬件建设在发展城乡公交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安宁市在大工业的有力支撑下,加大以工哺农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继安八公路、安富公路等主要骨架公路完成后,安宁又投入资金3亿多元用于城乡公路建设,于2005年6月30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油路。13条村委会道路全长53.6699公里,路基宽度根据实际通行需要分别为7米、6米、4.5米不等,覆盖了全市八个镇68个村委会及66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受益村民达数万人。

  紧接着安宁开展了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程,目前自然村道路硬化达63%。自然村道路的稳步实施,明显改善了安宁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同时也使公交车下乡进村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安宁正在抓紧农村客运站、公交站台建设。计划投资360万元,建设20个公交站台,其中包括在农村增设的10个候车亭,新建或改建包括农村公交沿线地区的250块公交站牌。目前,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宁湖、县街、草铺、温泉四个农村客运站已在建设中,预计今年4月便能投入使用;在大屯新区计划新建的公交车站场现已完成征地工作。

  公路网络的不断延伸,公交运营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村公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村公交正是在这些坚实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安宁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又一成果。

  今年,是安宁市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安宁市委、市政府表示,将继续实施好“统筹、反哺、教育、核心”四大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取在2年内全市自然村实现道路硬化,争取实现农村公交全覆盖。

  百姓眼中的

  安宁公交

  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以前我们经常坐马车,偶尔坐坐微型车,现在天天都有公交车坐,上了好几个档次呢。”外来务工人员王秀玉2年前从四川来到白桥村小桥街砖厂打工,她回忆一年前,村里没通公交车的情形时说到:“以前进城(安宁城区)可麻烦了,坐马车风沙大、颠得厉害,而且每次只能坐到城边上,下来还要走20、30分钟路才能到市中心。微型车倒是可以进城,但总要等够一车人,他们才开车,浪费时间不说,危险性还很高。现在坐公交车就不同了,安全、方便、卫生,而且上车不管到哪里都只要一元钱,以前就连坐个马车还得掏2、3元钱呢,没想到公交车那么实惠。”

  自从村里开通了公交车,王秀玉和工厂的姐妹们隔三岔五就往城里跑,逛街、看电影、吃饭……,有时就只为了去买买菜。她们从王家庄村站上车,一元钱、10多分钟就到城里了。农村公交的开行大大缩短了城乡距离。如今,公交车已经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王秀玉告诉记者,她们全家每个月用于乘坐公交的费用都在50、60元以上。

  司机:不计成本定点定时发车

  农村公交有个特点,赶街天人满为患,平常却冷冷清清。记者采访当天没有赶街,安宁-放马坪的32路公交车上乘客不算太多,司机武祥告诉记者:“这已经不算少了,有时只有1、2个乘客,甚至还会放空,但我们照样拉,而且不会延长停靠站时间等候。只有这样不计成本地运行,才能保证定时定点发车。”据了解,这条线路约7.5公里,共有十多个停靠站,每过半小时发一班车,“掐着点等车,前后不超过几分钟。”找准候车规律的村民表示乘车很方便。

  村官:来村里租房的人多了

  “自从村里开通公交车,到村里租房的人便多了。”安宁市连然镇桃花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高荣告诉记者,公交车的开通让出行变得简单,很多在安宁城区打工的人会选择来村里租房,他们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一则因为村里的房租比城区便宜,但更重要的是便捷、实惠的公交车缩短了城区与农村的距离。

  同时,也缩短了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开通公交的前提下,离村委会1公里的小学成功搬离工业危险区,搬到离村委会4公里远处。中学生也从寄宿制基本转为走读制。据悉,目前该村共有300多学生每天依赖公交上下学。

  如今,无论是进城购物、上班、上学或是菜农卖菜,公交车已成了村民们首选的交通工具,正日益成为农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7-29 00: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