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樟树市临江镇:民营公交为何一直难以启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4 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让农民走得出来,还要让农民走得舒服。”为了发展农村道路运输,国家交通部门出台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客运的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有家民营公司递交的申请办理道路经营许可证的报告,却历经三年未得到批复,仍走在苦苦争取的路上。

    “老朱,你的公交车什么时候能开起来呀?”2007年12月20日临近晌午,天下着细雨,道路有些湿漉。在樟树市临江镇通往渚塘村委会的公路上,六七个挤在三轮车里的村民,远远地看见朱卫国,喊着问他同一个问题。

    “再等等,过些天就能开了!”三天前,朱卫国刚刚取回市公路运管所再次回复的不予办理道路经营许可证的反馈表,但他仍然坚定地认为,只要符合国家政策,村民们盼望的通到村的公交班线就一定能开通。

    “除非有正当理由告诉我不可能,否则,我会一直争取下去。”执著、坚守,还有乐观,写在他有些沧桑的脸上。

    投资农村客运却成“黑车”

    2004年初,在外务工的朱卫国到临江镇亲戚家做客,了解到当地农民到镇里赶集,都是***两条腿或是花十来块钱打“摩的”。于是,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回乡创业,开通临江镇到各村的公交车,让农民只花一两元钱就能方便、舒适地走出家门。

    这当然是件好事。事实上,在他邀集另外两个也在外地务工的朋友考察临江镇几个比较大的村的过程中,受到当地村民、村委会的普遍欢迎。

    在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调研,并广泛参阅了省内外其他乡镇开办公交车的情况后,朱卫国向临江镇政府提出,在临江镇投资公交项目。得到批复同意后,三人集资买了两辆庐山牌中型普通客车,并到市工商局办理了“樟树市辰翔公共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2005年1月18日,临江镇到6个村的首条公交客运的正式开通,成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的喜事。为了规范化经营,公司还聘请了专门人员开车、售票和发车。因运行情况良好,公司又在同年10月预订了两部新车,准备进一步加开班次。

    然而,情况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据朱卫国反映,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向樟树市交通局申请办理道路运输许可证,并向樟树市交通稽查征费所申请免征车辆养路费,但都未予办理。2005年10月在运送旅客时,被告知两车是“黑车”,结果,车被扣了3个多月,还罚款7000元。2006年4月16日,公司接到临江镇政府下发的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运营,待手续办好后再运行”。

    3年未拿到运输许可证

    朱卫国到现在也想不通,交通部颁发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四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只要有自营运客车1辆以上,就可以从事四类(毗邻县之间或者县境内)客运班线的班车客运,为什么他的车买回来3年了,就是拿不到合法的上路手续?

    2006年8月,朱卫国再次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申请成立乡村班线客运公司”的报告,几经等待后,得到的书面答复是:你申请成立该公司无任何安全保障,且我市目前客运市场比较疲软,客车数量已达饱和状态。为确保客运市场的稳定,你的报告暂不予许可。

    “我的车停开后,临江镇一下子冒出了40多辆无证运营的三轮车,有时一辆车载10多个人。如果市场饱和了,又怎么会冒出这么多的三轮车?谁又能说三轮车比客车更具有安全性?”天冷了,朱卫国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村民的电话,询问公交车何时能开。他的心和村民一样焦虑,于是,在2007年11月25日,他再次递交了申请报告,但在半个月后拿到的意见表上仍然是“不予许可”的字样。

    压力虽大还是希望车能通

    “客车开通后,确实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出行情况,村民没有不拍手称好的。但是,我们的压力确实很大。”2007年12月20日,临江镇镇长邓子华接受记者采访时,面露难色。

    据邓子华介绍,当初镇里原则上同意朱卫国开通乡村班线,也是想为老百姓做件好事,但前提是朱卫国要先把各种证办好。为了帮他补办道路交通运输许可证,镇里出面不下十次,他本人也去了五六次,但都没有办下来。市里行业管理部门说的理由,主要是临江镇开通乡村班线的交通条件尚不具备,只有4.5米宽的路基,会车有困难。此外,弯道比较多,视线不好,存在安全隐患等。在市行业主管部门多次不予许可又多次过问此事的情况下,临江镇政府不得不于2006年4月向朱卫国下发了整改通知书。

    “民营资本投资农村客运本来是件好事,但安全责任重大,一旦出了事,镇政府担不了这个责。”邓子华表示,如果朱卫国能够按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对车辆进行整改,比如换小一点的车型,把安全措施做到位,能够办齐相关证照,镇里还是欢迎他来继续开通客运班线。

    “运力过剩”还是其他

    2006年8月31日和2007年12月17日分别由樟树市运管所出具的、不予许可朱卫国办理道路经营许可证的理由,都只提及“运力过剩”。2006年4月由樟树市安监局、市交警大队、市交通局联合具名的《关于对临江2辆非法营运客车的调查处理报告》上,给出的责令朱卫国立即停止客运的三个理由:一是客运性质为非法营运,二是承担风险能力比较差,三是路况条件不符要求。

    “最初运营的时候,手续不齐全,我们有错。但之后我们一直在申请,为什么就不给守法的机会?”此外,让朱卫国不得其解的是,在他申报客运班线之前及之后,都有乡村公交在同样的4.5米宽的路基情况下,以同样的车型获得运营许可证。显然,说他“路况条件不符要求”与事实不符。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是民间资本,又没有挂靠到别的车队。但国家、省里三令五申挂靠是清理整顿的重点对象,我不会那样去做。”

    对于多方质疑的风险承受能力问题,朱卫国也一直在考虑之中。他说,如果可以用交10万元安全保证金来证明抗风险能力的话,他能做到。另外,他准备给12个座位买24个人的交强险,将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

    尽管前途尚不明朗,朱卫国却一直在憧憬着公司的未来:换小点的车型,现有的两部车去申请开通镇与镇之间的班线。他甚至想得更远,以股份制或是以车辆入股的形式,将临江镇河西片的村委会班线全?

    正当壮年的朱卫国很想做一点事,6份盖有村委会大红印章的请求他开通公交的证明,也给了他充分的信心。“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这么受农民欢迎,我想,这条路应该可以走得通!”

    夜幕下,他挥挥手走了。只是,那背影还显得有些孤单。

    采访手记

    打造四通八达的乡村公交网络,让农民享受安全、舒适、便利的交通设施,无疑是推进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但要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一些兄弟省市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让民间资本的潜能得到释放,是建立辐射城乡的社会化客运服务网络的一个有效渠道。

    难得的是,身为农民的朱卫国,几年来一直在关注着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有关支持农村客运的文件精神,在记者手中,就有他提供的厚厚一摞文件。而他的这种热情和执著,也得到了江西省、市运输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宜春市运管处负责人明确表示,只要朱卫国按正常程序申报,他的乡村公交应该得到许可,并应该得到扶持;江西省运管局负责人也肯定了朱卫国投身农村交通运输的行为,认为他的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他的这种热情应得到鼓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5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