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礼”赞60年·故事中的炫变】新疆公交车“萌变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3 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乌鲁木齐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乘车难”尤其是在冬季成了困扰市民出行的一个突出问题。2010年12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出指示,将解决首府市民出行难作为“第一民生”来抓,要求立竿见影。
   于是投资少、见效快的BRT项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1年1月16日,新疆“两会”期间,张春贤提出,要把乌鲁木齐建成新疆的首善之地。
   小故事大炫变
   奇迹4个月完工
   天山网讯(记者张亚庆报道)提到2010年末到2011年初的那个冬天,陈艳芳的脑海中闪现出两个关键词,“寒冬、出行难。”
   陈艳芳记忆中,那年的冬天遭遇了多年没有过的严寒,因为天气冷,人就要减少在外的时间,表现在公共交通上,就是要减少等待时间,尽快上车。“其实乌鲁木齐乘车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到了冬天尤为的明显,再加上那个冬天特别冷,乘车难的矛盾被放大了。”
   “道路拥堵、公交车行驶缓慢、老百姓常常冻得全身发抖还等不来公交车,公交车上也是人满为患,黑车乘机揽客,随意要价、特别猖獗。”陈艳芳说。
   那是一个特别难熬的冬天,同样,那也是一个让陈艳芳充满希望的冬天,因为“乌鲁木齐要建BRT了。”
   事实上,**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关心乌鲁木齐的发展,特别是市民公共交通的建设。早在张春贤履新之际,到乌鲁木齐考察,张春贤就要求大力发展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建设。2010年12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出指示,将解决乌鲁木齐市民出行难作为“第一民生”来抓,要求立竿见影。
   于是投资少、见效快的BRT项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11年1月16日,自治区“两会”期间,张春贤指出要努力把乌鲁木齐建成中国西部的中心城市。
  
  2011年1月16日自治区两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2011年5月1日,BRT1号线开工,6月10日,BRT3号线开工。2011年8月28日,BRT1号线和3号线顺利实现试运营,开通仅一周,运力已经超预期,日均载客量超过20万人次。
   按照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建设周期至少要一年半左右,而乌鲁木齐仅用四个月完成工程。创造了又一个新疆速度。
  ������...
   张春贤在2012年曾指出,新疆地域辽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安全、快捷、方便出行的需要。
   2012年,捷报传来,乌鲁木齐入选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已经开行的1、2、3、5、6、7等多条“BRT”线路及“K1”“K2”环线快客。市民享受着60年来城市交通变迁而带来的幸福感。
   六根棍的公交车见识过吗?
  
  行驶在街道上的“六根棍”。图/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六根棍”是啥?
   上世纪20年代的乌鲁木齐大街小巷,时常传来“嗒嗒”的马蹄声,车夫挥舞着长鞭,人们坐在马车上欢声笑语。由于马车是由横竖六根圆木组成,因此老百姓称其为“六根棍”,维吾尔语叫“哈迪克”。这可以说是公交车最早的雏形。
   乌鲁木齐最早的公交车
   1939年,乌鲁木齐开通了真正的公交车,当时城区开了两条线路。但仅过了一年多,两条线路就停运了。
   再次看到公交车,时间已经来到1946年10月,车辆是苏联的旧车,但是不久仅有的一条线路也草草收场。
   1953年,新疆省迪化公共汽车站建成,汽车站拥有两条线路、8辆公交车和43名员工,这也是现在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3年,乌鲁木齐市公共汽车站全体同志合影。
  
  1959年,乌鲁木齐街头,女交警正在指挥交通。
   “大通道”式公交车一趟能拉300多名乘客
   熬过了艰苦创业阶段,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乌鲁木齐公共汽车公司成立,线路增加到15条,配车118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出现了大容量的铰接式公交车,乌鲁木齐公交公司决定自己制造一台铰接式公交车。
   发动机是从其他车上拆卸下来的,车厢是工人们自己锻造出来的,最终,在大修厂的车间里,被称为“大通道”的铰接式公交车横空出世,这也填补了新疆制造公交车的空白。
   当时的大通道有14米长,最多的时候一趟能拉300多名乘客,成为公交主力。
  
  1964年的火车南站。
  
   1974年,乌鲁木齐公交集团研制成功铰接式大客车,填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公共客车制造业的空白。
   1979年来到乌鲁木齐公共汽车公司参加工作的周为民,接触的第一辆公交车就是“大通道”。
   周为民的儿子周方出生,从小在方向盘边长大的周方,19岁时也成为一名公交司机。而今,周方驾驶着18米长的“BRT”,穿行在繁华的友好路和北京路,一如30多年前的父亲驾驶的那辆“大通道”。“虽然辛苦,但我会一直快乐地开下去。”周方说,“地铁建好后,我争取再去开地铁。”
   “那时候公交司机可风光了。”周为民说,当时自己一个月工资有100多元,普通工人只有五六十元,生活算是小康了。
   上世纪90年代,因为社会车辆的增加,道路开始拥挤,为减轻道路压力,“大通道”逐渐退出市场。
   “虽然那时候工作条件艰苦,但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段日子。”周为民说。
  
  70年代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公交停车场。
  
  上世纪80年代的火车南站广场,公交车停在站台。
  
  1991年的乌鲁木齐火车站,公交车停在站台上。
  
  1998年,河滩公路路口,远处的公交车正在行驶中。
  
  汽车停靠在八楼,是西部的城市风情?还是能一直开到第八层楼?
  
   八楼就是高8层的乌鲁木齐昆仑宾馆。早期的乌鲁木齐没什么楼房,八楼在1958年建成后,一度曾是新疆楼层最高、服务设施最好的宾馆,并声名远播。昆仑宾馆前的公共汽车站也因此得名——八楼,而2路只是一条途经这里的公交线路。
  
  2005年,停靠在火车站的44路公交车。
  
  2008年的南门,蓝色的公交车正在行驶中。
  
  2011年,27路公交车。
  
   现在的八楼,BRT跑的呢,大家都称BRT为“豪华版公交车”。2011年,BRT公交车以崭新的姿态改变了乌鲁木齐市民的出行理念,为百姓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出行环境。
  
  2014年,环线快客正在行驶中。
   【名词解释】
   BRT,乌鲁木齐快速公交,全称乌鲁木齐快速公交系统。2011年5月动工建设,同年8月28日投入运营。2015年8月28日,是乌鲁木齐市BRT开通四周年的日子。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快速公交已经建成运营快速公交线路7条,拥有营运车辆498辆、站台108个。据悉,乌鲁木齐市BRT已累计载客55473.69万人次,运营公里数7767.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941圈(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

  关键词:公交车;brt;大通道;两会;故事;六根棍;k1;哈迪克;k2;铰接式
  说两句

  昨天在华景新城公交总站看到,该站共有B9、130、191、239、293等5路公交车发车。记者向广州一公交公司负责线路安全运营的负责人处了解到,广州市交管部门对公交车要求配备安全带的指令,大概从今年5月开始发出。

  昨天上午9点不到,在杭州凤起路大树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骑自行车的中年女子在横穿马路时与公交车发生碰撞,随后该女子被送往医院救治。发生碰撞的是一辆从吴山公交站开往黄家村公交站方向的35路公交车,被撞倒的中年女子姓杨,今年50岁左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24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