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地铁票涨价背后的逻辑:为吸引民资进入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 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宣布,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轨道交通告别2元随便坐时代,起步价调整为6公里(含)内3元;地面公交起步价调整为10公里(含)内2元。地铁和公交票价都配套有优惠方案。

北京地铁以其2元票价随便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票价最低的城市地铁,这种由政府补贴形成的交通福利,在很长时间内,被一些舆论视为是“占全国的便宜”,他们认为,作为首都,这种福利是由中央政府补贴。事实上,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地铁价格确实都比北京高很多,随着北京开通的线路越来越多,北京市政府遭受的财政压力就越来越大。

如果继续修建更多的地铁以及公路,北京市必须吸引民间资本介入这些公共领域,否则,没有盈利的空间就不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比如北京地铁四号线,就是运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建造的,缓解了北京市当时的资金压力,但是,由于票价与其他线路一样都是2元,一直亏损,政府不得不逐年对该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导致PPP模式只是把短期的负债变成了长期的负债。

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压力骤增的背景下,继续投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吸引民间资本介入,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盈利预期,民间资本是不会介入公共领域的,尤其是这些领域投资规模过大以及投资回收周期过长。因此,推进价格改革成为关键的前提,只有实现资源价格以及某些准公共服务价格的市场化,才能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价格改革,但是,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价格改革就是变相涨价。事实上,在诸多领域,价格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涨价,因为这些资源的价格并没有体现其市场价值,长期被人为压低,相当于一种福利价格,一旦由市场需求定价,政府放弃补贴,必然会出现补涨的现象。

因此,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既是打破国企垄断和行政管制的过程,也是为了吸引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通过竞争提高行业效率。同时,这也一定是一个政府补贴逐步取消的过程,各种价格福利将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如何救济那些低收入群体,减轻他们的支出压力至关重要。但对于中部分一等收入者而言,各种生活必需的公共品支出都在增加,无疑压力巨大。比如说北京的通勤族,票价改革后每个月可能需要多支出上百元的交通费用。

因此,在政府大力推进PPP模式而为债务与财政压力解困之时,必须明确PPP不只是单纯的融资模式,而是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让市场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价格改革不能全部由市场说了算,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比如重要的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还要由政府定价。事实上,在房价以及医疗价格过高的背景下,如果其他公共领域的价格通过市场化而上涨,必然会增加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压力,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社会保障的支出与有效性,否则,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8-19 10: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