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4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寻踪] 关于工厂通勤线路的疑问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30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北京曾经有许多工厂,如首钢、798、718、京棉一、二、三厂、焦化厂等
随着这些工厂规模的扩大,以及为了解决工人上下班的问题等
通勤线路相继诞生,如401、402、403,112、115、348、907、907支线
以及501、502和503等
请问:1,以前郊区是如何划分的?
为何东部地区普遍用市区线路如:30、31、34、35等,而其他地区确广泛用郊区线路?
2,为何到首钢和京棉集团的线路用市区月票,而到酒仙桥和焦化厂的线路确是郊区月票?
3,望京地区最早是否只有大、小望京两个村子?401最早不走京顺路?
4,燕山地区是否一直隶属于房山区?燕山石化的区内公交用过月票否?
在这里感谢各位老前辈讲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2
发表于 2013-6-30 12:41 | 只看该作者
lz你漏掉了541
3
发表于 2013-6-30 1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3 印象中401一直走京顺路
4 有过独立的燕山区
4
发表于 2013-6-30 14:26 | 只看该作者
内容燕山地区办事处现有地域范围,原为房山县城关公社和周口店公社的部分辖区组成。东方红炼油厂成立后,随着该地区居民区的形成,以及民政、市政、商贸、文化、教育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实施企政分开。1974年6月26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石油化工区办事处成立。石油化工区办事处主要管理燕山地方行政工作及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教育等事业,由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兼管领导。

1980年10月,经国务院和北京市批准,北京燕山区正式成立。燕山区为北京远郊区县中行政面积最小的区。

1987年6月,燕山区与房山县实施“两撤一建”。燕山区和房山县合并后成立房山区。至此,燕山地区改为房山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房山区燕山办事处管辖
5
发表于 2013-6-30 16:49 | 只看该作者
401开线走机场路,修京顺路后改的,当时东直门到大山子只有机场路。
燕山曾经是个区,石化的独立区,条件待遇强过其他区县,通勤大通道班车堪比公交,非常有名。不用月票,用工作证。
曾经有过专线月票,比如309专线月票,只能坐309和300以下号的车,其他郊区线路无效,还要打票。这个月票比市区微贵一点点,工厂报销比市区多这一点点的钱。
6
发表于 2013-7-1 00:18 | 只看该作者
3 最早是多早? 宋人使辽的行纪中记载了“望京馆”,但那时的望京馆有多大规模算不算村落不好定论。稍后的《金史·章宗纪四》也有金章宗于泰和四年(1204年)七月“幸望京甸”的记载。可以推断,大小望京应该是今日望京地区最早的村落,但他们已经在现在的望京核心区之外了。核心区内,最早的应该是湖渠村,元延佑三年(1316年)已有。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民国时期,望京地区的村落不少,比如有花家地、平房、落田洼、赵家坟、侯庄、骚鞑子坟、东/北/南湖渠,白家坟等等。
7
发表于 2013-7-18 17:09 | 只看该作者
1、以前城区是城四区,郊区是朝海丰石,其他是远郊。过去市区郊区的线路是连续编号的,无所谓市区号、郊区号,如31路就是现在的331、34路就是现在的334,后来72年左右才升位加了3字,表示近郊线路,如48改348。东部地区的30、31等是3字头升位以后才开通的,用的是升位留下的空号。此时东郊工厂区已经比较发达,故用市区路号。30路以前叫“工专”路,是郊区线路。
2、首钢的501、502,以前叫81、81支,是属于市区线路,所以能用市区月票。现在58路,就是那个时候的遗存。后来升位时,对于这种远离市中心的市区线路,单独派发了5字头的番号。具体可详见有大仙考证过的541的来历一文可以详细解答;京棉集团按过去的说法,其实是在郊区,但途径棉纺厂的线路是12路电车,使用的市区月票;酒仙桥的401、402路,过去叫东酒路、北酒路,都是电车,我记得几年前还能找到当时的电车线遗存,现在不知拆了没有,用汉字命名的线路,不属于市区,所以就是郊区车。4字头本来是留给郊区电车升位的专用番号,后来成了电车公司的郊区汽车线路专属,再后来又是新的演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5-23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