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8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士前门插"立体车牌" 车再多也能看清是哪一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4 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多辆公交车连续停靠站台,市民要么探着身子、伸长脖子看究竟是哪路车,要么不顾人身安全跑上快车道、找车坐,公交车却因没有“完全进站”,可能导致部分客流流失,也可能被一些“误了车”的乘客投诉“不进站就开走”……近日记者从南京市政公用局有关人士处获悉,这一“等车”尴尬有望解决。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在公交车上车门前侧“立”一个相应的线路牌,以引导市民乘车。

  前段时间,本报也接到市民不少投诉称,在中央路、新庄广场以及新街口等重点路段上,经常有十多辆公交车“同一时间”停靠进站,甚至出现两辆公交“叠车”停靠同一个站台的现象,等车市民伸长了脖子、相互推搡着奔向公交车,都是因为“排在后面”的车牌看不清甚至根本看不到。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公交线路暂时不能做大调整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市民“误车”的发生率呢?南京市政公用部门人士透露,眼下值得考虑的一种方案是,在公交车前车门的上方,“立”一块相应线路的公交车牌,不同于原先只有在车门中段及车前所贴的线路牌,而是让线路牌与车门呈90度直角设立,“突”显出来,也便于一连串公交车同时进站后,乘客可在站台等候区,先看到线路名、再选择乘车。

  目前相关部门还在协商可行性方案,比如是否能在夜间发光显示线路名,或在不同线路公交使用不同颜色的路牌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8-9-24 13: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08-9-24 17:44 | 只看该作者
十多辆公交车连续停靠站台,市民要么探着身子、伸长脖子看究竟是哪路车....
-------------------------------

大城市的线路密集区在高峰时候 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的!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是个别,也不同普遍。一是:线路密集的站点 集中于几处,二是通过站点的 线路是大线,且是在高峰期.  
例如,傅佐路站的 线路 不比新街口东站 少多少,可往往是新街口东站 容易长龙。
同样是新街口东站,下午5点 和晚上8点 ,长龙情况也不同。
4
发表于 2008-9-24 17:46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说的不好: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说是个别,但也不是普遍。
5
发表于 2008-9-24 19:48 | 只看该作者
昆明和石家庄做的就不错
6
发表于 2008-9-24 22:38 | 只看该作者
偶认为主要的方法是站台分开
比如新街口北站
往中央路方向的1、25、28、35、38停在前面
往中山北路方向的16、34、100停在后面

新街口南站(大洋门口)
往中华路方向的16、33停在前面
往中山南路南段方向的35、38、100停在中间
往瑞金路方向的27、34停在最后

新街口南站(羊皮巷口)
往中央路方向的28、35、38停在前面
往中山北路方向的16、34、100停在后面

锁金村东侧站台可分成下面几块
往火车站方向的17、36、59、44、Y5、南金、南广
往建宁路方向的10、136、159
往中央路方向的28、45、143、117
往红山路方向的24、40
往玄武大道方向的140、125、58

锁金村西侧站台可分成下面几块
往北安门街方向的17、36、Y5、南广
往城东干道方向的40、59、58、南金
往北京东路方向的2区间、24、44、140
往白马公园、太阳宫方向的117、125
往板仓街方向的45、136、159、28、69

如此这样
根据车辆前方方向分成若干个连续的小站台
7
发表于 2008-9-24 22:4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
公交车应该强化外报站器的报站功能
到站时应用外报站器提示站台上的乘客
现在很多线路改成GPS报站后这个功能没有了

由于新的交通法规已经不允许公交车的前后有广告
(只能在侧面有广告且不能高于车窗)
因此也完全可以将不同线路的车前部搞成不同的颜色
不仅是按公司来分颜色
因为部分地区基本上是某一公司的线路
如本人所在的卫岗地区基本上是公交的
只有Y5、115、315是雅高
8
发表于 2008-9-25 15: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5-7-20 04: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