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手牵羊现场露形乘客合力延续爱心
记者公交车上探访“爱心伞”丢失原因
本报记者 王浩
9日,由哈市首届“十佳创业母亲”许鹏出资定制的2000把公交“新晚报·爱心伞”投用后,渐渐成为我市品牌公交线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连日来,“爱心伞”丢失事件频繁发生,4天累计丢失300余把。为查清这些“爱心伞”丢失的原因,记者分别登上2路和110路公交车一探究竟。
时间 12日17时许
地点 2路公交车
记者在友谊路终点站搭乘车牌号为黑AE3971的2路公交车。女驾驶员王海荣告诉记者,她们是一天一倒班,接班时车上的伞都丢了,这5把“爱心伞”是刚配上来的,还好白天一把没丢。
记者找到能看到“爱心伞”的位置坐好,发现坐在“伞袋”旁边的男女青年一边闲聊一边观察着这套新“设置”。大约过了五六站,男青年抽出一把伞撑开看了看,他的举动引起了周边乘客的注意。站在旁边的一名中年妇女说,这两天报纸上天天刊登“爱心伞”丢失的事,真给哈尔滨人丢脸。中年妇女话音未落,乘客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男青年表示他并未想拿走,只是好奇看看,并要一路帮驾驶员看管这些伞。有了男青年的看管,一路上只要乘客拿出“爱心伞”,男青年都要让“借伞”乘客到登记本上留下个人资料,到达终点站后“爱心伞”一把未少。
时间 12日20时许
地点 2路公交车
记者在省医院站台再次登上这辆返回友谊路的2路公交车。据驾驶员王海荣讲,白天车上人多,一些“爱小”乘客不好意思当众拿伞,到了晚上车上灯光灰暗,便成了“爱心伞”丢失的高峰时段。
到达博物馆站后,车上的乘客陆续多起来,只见一名中年男子上车后就站在“爱心伞”旁边,翻翻“登记本”,看看借伞须知,到达哈一百站台时,男子迅速从伞袋里抽出一把“爱心伞”往车门方向移动。记者挤到门边拽住男子解释道:“借用‘爱心伞’需要登记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否则无法传递下去。”男子听完立即转身说:“这个我不清楚,要是借伞这么麻烦,我就不借了。”随后,把伞送回原处便匆匆下车了。车内乘客了解情况后,纷纷说:“以后大家都来监督借伞人,让这些人露出原形,无地自容。”
时间 13日13时许
地点 110路公交车
记者在哈尔滨公交电车总公司群力首末站登上了一辆车牌号为黑AF6191的110路公交车。女驾驶员告诉记者,因为该线路从群力新区发车,经过大片建筑工地,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多,这也成为多把“爱心伞”丢失主因。
车辆驶到丁香公园站台时,上来一批年青男子,围在了“爱心伞”周围。一名男子指着伞袋说:“这些伞都是不花钱供市民免费使用的,咱们拿两把回去用咋样?”得到另一名男子的同意,这名男子开始从伞袋中抽伞,抽出一把伞后发现5把伞是用绳连在一起的,两人开始低声研究如何解开绳子。这时,一名老大爷上前说道:“大晴天,你们拿‘爱心伞’有用吗?”两名男子一听,答复道:“这伞不是免费使用的吗?我们拿回去准备下雨时用,不行吗?”老大爷指着伞袋上方的温馨提示板说:“你们好好看看说明,看看这伞是怎么个用法,实在想用就得在登记本上登记,3天以后送回来。”两名男子看了半天温馨提示板,又把伞放了回去。记者拿出报纸上前告诉男子,“爱心伞”有借有还,代表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在这个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把爱心延续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