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楼主的生动案例,感觉客二的司机还是一如既往的轴啊,哈哈。这一点,我感到我深有体会。类似这样的生动案例,我曾经也遇到过。
想想那还是2006年冬天呢,那天我像往常一样22:45从芳群园单位下晚班出来奔东铁营-刘家窑桥东,赶17路末班车去珠市口换210。17末班车和跟末是336和337俩车每天交替着跑,那天赶上的是337。前半段无话,车出木樨园桥东,行驶到了木樨园桥东北匝道。当时木樨园桥匝道进主路的入口是要沿旧路往北一点之后才有的一个入口。这是17路北行的必经之地,17路由此进新路停木樨园桥北和沙子口。以前没什么事,而今天晚上,该入口却要开始封闭并修缮改造,改成一个出口!17路这趟末班车 就正赶着这个当子口来了。我在车上看着,前面新的路肩石已经码放好了,俨然一个出口的形状,沙子、石子一地。这样的情况14米铰接车,根本无法通过。我们的车停着道口前,我看见司机开始透过车窗和施工工人交涉,要通过路口进新路。可工人却执意要让车辆沿旧路绕行到沙子口去。一来二去僵持不下,我都有点急了。心里暗骂,这点,桥北和沙子口基本不会再有人等车了,直接走旧路多好,沙子口照样进主路,死心眼!但是后来司机说了一句话,让我很赞同,并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司机说,他们是公交车,不能私自甩站。改了线路乘客就没车坐了,这是对乘客不负责任。况且他们是末班车,更不能甩站,真有乘客等车的话,那后果会更严重!
说完这句话,工人也没再阻拦,说了句,行啊,你要有本事就从这过去吧。说实话,这个路口格局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而17路却要从这进主路,其难度可想而知啊。我在车上坐着,亲眼看着,司机往右打了一大把轮,便往左拐。一把车中轮就进石子堆里面去了,而且也没拐过去。司机又回轮倒车,就听到轮子在石子间强烈摩擦的声音,铰接吱吱嘎嘎乱响,车下尘土一片。倒了一把后,司机回轮再往左掰,而车轮却轧上了路肩。就这样,司机2进2退,第三次打轮后终于进了主路,看着严重扭曲的铰接棚,真是心疼啊。不过我当时却真被这位司机感动了。他也完全可以像如今这个723司机一样,给车队打个电话,以道路施工无法通过为由,甩掉木樨园桥北、沙子口两站。这样即省得和工人怄气,乘客万一投诉也有车队扛着。而且这样也不用让车辆因从施工现场经过而受太大的损害。何乐而不为....? 但这位司机却没有这样做,为什么?我个人愚钝,找不出其它的原因。我只觉得这是一种对乘客负责,对工作负责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