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日运转560自我满足之后,本日再跑昌平过瘾。原计划是到地铁H站换914到南北换376再到东关再返城。因时间较迟加之914车次,遂放弃。仍然是645到铁狮子坟。过来一个919
支3,一想没去过南环,遂运转。虽然是小众线路,但是C2卡机上的基价1.00元让人们感到温暖。八方达1元起的空调车很少很少。分公司编号重新喷的,明显是04给的C2。昌平方
向流量大导致车速慢。观察了几个345k的情况,看车次应该是对地铁占用大量运力的影响又作了调整。但是抬头一堆345的LED很难再看到了。车车站的着都不算多。919支3和919区
一样也是北太桥东和北郊都停。部分乘客问是否去西三旗和小营桥,也有不看站牌问去不去南大街的。祁家豁子竟然有站。这说明919系列的快车是多层次的,这站是体现了慢车思
想。同时也是对德外长运站和消失的德外分公司表示敬意。小营桥比西三旗还堵,这段得用了20到30min才过去。和4日一样,乘客们猛冲到车门前。前车是345就更惨了,进站时
门前立刻涌上黑压压一堆人。919支3这站的乘客大都是去沙河的。出站时已好几个人站着了。看来从前低估了919支3的高峰客流。这里面出了一个插曲,后门卡机从马甸就不蹦字
了。重启之后成乱码了。也许是温度低造成的。司售决定,下车的赶紧前面刷完。只从前门上下人。和单门车没有区别了。小营人多还是得后门下,结果后门上的刷不上,断定部
分乘客逃刷了。总之,运转中不会总是让你顺的。满井都没站,又体现快车思想了。之后又是上高速。总体上高速段车速,观察未过75km/h。未与任何一辆345k、919系列竞速。发
现了一些919直快空车向北走,是返延庆预备次日集中发车的?如果次日因天气突然停运,那这些车是滞留城里还是去H国休息?C2车内暖风效果不错,让人昏昏欲睡了。不过底下
的风口直吹也不舒服。这就只能看司机温度和风量的调节了。观察了司机的动作。一般情况下,C2很少能用到6档,用4、5档发挥扭矩已能达到较好的加速和速度效果。只用在高速
上长距离行车时扭矩开始下降时,车速趋于平稳时偶尔换上6档。由于不能看到转速表,同时C2的隔音效果好也听不清楚转速情况,也只能这么理解了。水屯市场在路口东侧。此战
开始渐渐下人。白浮泉路车流量很小。万佳通虽有不少线路,但是也没见车多哪去。石化之后,很快转入南环。振兴路、京科苑着几站均比较冷清。还发现两个问题,1、昌平区的
指路标非要来个深绿底,而且不示意走向,个性鲜明;2、创新路、昌盛路、振兴路……等等。整个南环的道路名称都是要向上的、有积极意义的。难道20-30年前就命名了?杯具
的是,石油、化工两所高校的学生客流远不如政法多。政法是昌平城区的象征,理工科院校都得围着它转。到东关就两三个人了。东关路口东到何营这几站几乎没人。东关路口643
临时站的牌子不晓得何时换下。643最终是走老路线还是地铁版,理想的话应该是折中,即643开通新区向。东关路口东之后再拐弯就是就是昌怀路了。何营场站在土坡上面。面积
很大。里面还有一些Y6,应该是不怎么出来了。觉得周边没什么值得研究的,寒风中又上了进城车,到了东关下车准备运转326。抽风开始。对比326和947的站牌发现,326不只是
绕了一点点。947从东关到地铁只有两站,326有20站……在东关、村、东环坐326到地铁绝对是抽风。抽就抽一次吧,买个烤面筋,等车。看见了643北联的D3,没人坐。东关西侧
等357、376的人很多,而东侧919系列和345k则的冷冷清清。用10min等来一个D3,之后嘎悠。相对地铁走ZF街已经是绕了,还要绕到松园小区,即比东关路还要向北。东环北路北
口拐弯。角落里的北环路市政设施还没修好。有人提出广场那站345k和919系列应加站。个人认为919支1和区内线路加此站就行了。345k就别耽误时间了。919、925停一下也未必能
碰到2.4元直接进城的乘客。繁华的鼓楼南街之后是短暂的南环路路段。个人觉得走永安路到振兴路也不错。润杰那站,345也停,但是不叫这个名字。查了一下资料,难道这是345
的南环中路,又是同站不同名。世朗天涛小区南门门口全是小车,明显说明该小区坐车的人较少。加上后面的龙水路和南环大桥,326这次改线还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相比昌1的设
计更有水平。总体看,昌1和326多次碰面,关键站位不丢;细节上看,昌1的站位更实际,例如振兴路到龙水路这段昌1走北侧的小道,反而能多设站。而326只能在两个小区外面蹭
过去,不喜欢动腿的不赏光了;运营上看,昌1比326圈大得多,但是观察车次、车速均不错,明显是对区内的客流更有把握和经验。这几个观点也许比较粗略或者是错误的,网友
们定有对昌1和326的更科学的高见。总之326更像一个区内转悠的线路,快捷的接地铁还得是643区和643北联。在493不延长到地铁的情况下。北环、东环去地铁,坐直接到地铁的
车反而慢。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南环大桥是悬索桥,面板柔度大,让人担忧桥面风阵验算过关与否。走在上面令人想起玉带河大桥,但是灯光的设计远不如它。终于到了地铁,
为了保险还向司机确定地铁的位置。现在的西侧的这个地铁南邵站今后只需改名南丰路就行了。看见了当地设卡的,对于一定要过去的记牌号返程禁行。接着又是地铁到西直门。
西二旗的换乘秩序好了一些。但是M13的西二旗站好像值得探讨。西二旗站未采用混凝土整体式轨枕,而是道砟垫的在,在高架站用还是第一次见着。如果道砟下沉的大了还得断电
抬轨。还有用道砟的路段n年总得捣一次。不晓得M13的地面线7年来是否捣过。这些技术问题还是请专人说明。再看站台底部,站台板是钢梁承托挑出的,明显就是为了施工速度快
。其他地铁站这么坐的不多吧。不免担心新西二旗站是个赶工产物。最后坐85一站。85的乘务员仅提供服务、疏导。这样作的目的大概是为了防止售票时影响观察楼梯。k4太看不
起票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