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ederico 于 2010-11-29 12:40 编辑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公共电汽车专题)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2010年6月
3 规划思路及目标
3.1 规划思路
进一步推进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建成级配合理的线网结构,继续削减中心区重复线路,扩大边缘地区覆盖,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合。
进一步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布局和功能:完善公交场站布局,改善乘客候车环境。
进一步加大公交优先力度,增辟公交专用道。
积极推广公交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公交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规划目标
完善三级公交线网结构,推动公交基础设施和公交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吸引力。
具体指标
中心城90%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
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时间3至5分钟;
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控制在70%左右;
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1500万人次以上。
4“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4.1 优化调整公交线网
充分把握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调整的重点,配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和运营计划,结合新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
(1)建立公交专用道170公里,十二五末总里程达到450公里。
(2)构建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建设BRT52公里,十二五末达到104公里。
(3)结合铁路、民航枢纽、重点功能区、郊区和新城建设,扩大公交线网覆盖,调整普线网,完善支线网。
(4)配合轨道线网的开通运营,调整优化公交线网。
下载 (57.22 KB)
前天 23:57
图 1北京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4.2 推进公交场站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永久场站规划、建设任务;结合城市规划及新城发展布局,加快新城及周边地区的场站和换乘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适应公交线网布局的场站体系,为地面公交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设施基础。
(1)建成四惠、宋家庄、苹果园等6个客运枢纽,“十二五”末客运枢纽达13个;
(2)新开工建设奥体中心、菜户营2个客运枢纽;
(3)推进木樨园、芍药居、分钟寺、首钢北、新国展、南兆6个客运枢纽的前期研究工作;
(4)优化公交场站布局,建设8个中心站、80个首末站、2个保养场、4座电动车充电站,改造公交首末站180个。
(5)发展中心城社区公交,增强公交通达深度。
前天 23:57
图 2“十二五”时期公交枢纽建设示意图
4.3 提高公交运营车辆的安全、舒适、环保性
公交运营车辆发展在保证客运需求的同时,继续在车辆安全、环保、舒适性方面保持先进性,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color=Pink](1)车辆发展以12米单机车为主,并抓紧研制25米超大容量公交车和7-8米小型公交车,用于公交快速干线和社区支线。
(2)车辆能源结构以国4和国5柴油公交车辆为主,以天然气公交车为辅,以无轨电车、纯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公交车为补充。更新车辆7385辆,所有运营车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4.4 公交信息化建设
努力提升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指挥水平、乘客信息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建设符合公交现代化需要的信息化体系。
(1)加强运营调度、监控及安全防范管理。全部公交车辆上安装GPS设备,实现基于GPS方式的智能调度与网络化运营组织、公交网络通行状况显示、公交车辆安全监控及IC卡数据自动采集传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等功能,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建设图像信息系统,继续在500处公交场站,1500处中途站及途经长安街重要路段的2000辆公交运营车内安装视频监控,掌握客流情况,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2)为乘客提供多种方式、全面、实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重点车站安装电子站牌,在重点车站(长安街、二环、三环等约320处)采用电子站牌为乘客提供车辆实时运行的信息服务;建设公交首末站电子发车显示系统,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发车信息、天气、交通状况等信息服务,同时向司售人员发布调度命令;建立场站乘客出行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在枢纽站、重点场站、客流集散地约200处的公交乘客出行信息查询服务;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定制专用客户端等形式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信息服务;对公交网站进行升级完善。
(3)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完成计算机网络、通讯网络、企业基础资源数据库平台、网络安全等系统的升级;推进基础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完成安全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升级、车辆零部件采购、库存、使用全过程网络系统、公交车辆物资网上采购平台、公交车辆IC卡加油及传输系统等系统的建设。
(4)IC卡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实现后台结算与管理系统全面升级、IC卡数据无线采集传输、系统前端机具升级。
4.5 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研究
结合公交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研究相关政策、保障措施,破解公交发展中的难题、瓶颈和障碍,保障公交行业的有序发展。
(1)建立与市民承受能力、运输成本、财政支付负担变化联动的票价调整机制,形成方便乘客支付和合理引导换乘,有利于提高公交运输效率,适宜反映公交服务价值的公交票制票价体系。
(2)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城公交线网发展需明确的相关政策和体制研究。
(3)公交场站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实施规划的相关建议和保障措施
(1)投资政策保障。加大对公交场站、车辆等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增加对公交科技的投资。
(2)设施用地保障
公交设施用地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优先安排,并在详规、控规中得到具体落实。
建立健全公交场站专项规划编制机制。
完善公交场站专项规划落实机制。
建立ZF主导的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市级公交场站征地拆迁建设统一由市ZF投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场站建设工作;区县ZF负责组织场站的征地、拆迁。
(3)路权优先保障。在充分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推动公交路权优先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4)财政政策保障
公共财政支出购买公交服务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确定。
健全公交服务与财政补偿的协调机制。
制定公交累计亏损方案,建立银行贷款偿还机制。
建立针对公交运营的流动资金补充机制,为公交长长运营提供必须的周转资金。
(5)法制与标准保障
制定《北京市公共交通条例》,为提升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法制保障。
完善公共交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相关标准的编制和实施。
制定公交专用道设置标准、公交线路开线、调线标准、无轨电车箱式变电站建设标准、LNG加气站、橇装加油站建设、维护标准等,推进公共汽电车服务规范、站台规范等标准的实施。
转载请注明出自地铁族ditiezu.com,本贴地址:http://www.ditiezu.com/thread-125675-1-1.htm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