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迷网 - 巴士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述:人、车、路的计划生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0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中国人多的世界第一,计划生育成为了国策。

  倘若我们的祖先们,特别是治国者思想智慧中早一些“适者生存”的理念,措施上多一些量与质的有效控制,当代人何至于今天在人的生育上高唱“只生一个好”的赞歌、在家庭生活中体会“421”的无奈;倘若我们的前辈们和我们自己,不身体力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国策,如今和今后的中国社会该是怎样一番人满为患的景象!倘若我们国家人口现在是七亿,国民幸福指数该是如何的吉祥!

  中国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贡献具有世界意义。

  然而,缔造这一世界管理水平惨痛也或欣慰的实践成果,并未带来国人人生体验、思想激荡的痛定思定,以及设计政策的融会贯通。在近十四亿人口的国度中倡导轿车进家庭、实行对机动车不限制拥有,就反映这个真实。

  表达这一真实的数据和结论是:2006年11月5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正智介绍,从“八五”初到“十五”末,十五年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比例从15.8%上升至58.5%,我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

  中国汽车进展之快,让外国汽车巨头们都感到了紧张。

  在近十四亿人口的国度中倡导轿车进家庭、实行对机动车不限制拥有真实的另一层面事实是:许多政府公务员都潇洒地开着帕萨特、奔驰、奥迪、红旗等大排量车满街跑,我国公车目前已达300万辆,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达3000亿人民币;每年有580万人取得机动车驾照,价值180万元以上的奥迪A8全球不过180辆,中国就占了1/3;今年前10月轿车销量300万辆,同比增四成,仅北京市今年上半年就销售机动车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平均每天1000辆;北京的环路从内环已修到了五环,却形成了“路越修越宽,车越来越堵”世界性难题在中国“首堵”的再现,以至于中非论坛期间80多万辆公、私机动车被停驶封存;不仅如此,亚洲最大的乳腺癌治疗中心已在天津建成;对人身心有害、与汽车尾气有关的“人造气象”灰霾已在多省市不同程度出现,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就有16个在中国;一些城市多层高架路高过四层居民楼,常年呈现“丛林鼠”状态;相当多的城市交通路口警察、红绿灯、监控摄像头、穿制服的协警同时存在,交通秩序依然混乱,让国人不满外国人不懂;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区、餐馆、路边的晚上,机关学校医院商场内外空地的白天,大都成了收费或不收费的车场;交通高峰时节,全国的公路上有多少条多少串“车虫”在蠕动,有多少颗心在躁动,有多少生命健康在被动??

  北京市民形象地说:活到80岁,实际只有75,有5年堵在路上。

  倡导轿车进家庭,实行对机动车不限制拥有的,都有其行为利益所在。
制造汽车的父母们亲切地说:对许多人来说,汽车,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精彩。于是,“车奴”们产生啦!

  管理汽车的父母们自信地说:并不害怕机动车的总量,更关注机动车的使用。于是,“车奴”们上路啦!

  拥有汽车的父母们自豪地说:拥有中高档汽车在中国才是成功的标志。于是,“车奴”们满足啦!

  在近十四亿人口与车量、路况严重失衡的现实中国,汽车能让人们生活更精彩吗?机动车的总量不值得害怕吗?人生成功靠汽车能标志吗?

  衡量与汽车有关的“父母们”获取利益的是非曲直,不能脱离十四亿人口的现实和根本利益这杆秤。

  在近十四亿人口与车量、路况严重失衡的现实中国,倡导轿车进家庭、实行对机动车不限制拥有,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如果这种倡导还有其积极的一面,那要等到中国人口从峰值回落到一个合适的度。

  面对“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越修越长越修越高,车越来越慢越来越堵越来越贵越来越烦”的世界性难题,各国在人、车、路的“正确引导和合理使用”上大都煞费了一番苦心:从“九道弯”“耳朵眼”胡同到“新大路”到世纪大道;从封闭环形路到高速路到叠层高架路, 从拓宽多车道到开辟专用车道;从轻轨到地铁;从单双号限行到非满乘员限行;从多点监控车况预报到政府出钱雇协警;从上下班错峰到学校班车;从牌照拍卖到强制车辆报废等等的实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堵车及其潜在副作用问题。

  在人口密集的都市,“以车量计划生育路况”的管理模式不被“以路况计划生育车量” 的管理模式取代,便将永远陷入“世上本有路,走的车多啦,便没有了路”的绝境。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一些激进的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将汽车“淘汰”出人类的生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第一个把汽车挤出市中心的城市,实现了无车城,各大停车场都改成了草坪。”

  从根本上解决人、车、路矛盾的世界性难题,在中国,一靠管理二靠文化。
从文化上解决,就三个命题:

  一是让“拥有汽车的父母们”懂得:车是实现运载的工具,与人生成功与否无关;
  二是让“制造汽车的父母们”明白:人、车、路的质与量决定着车的市场;
  三是让“管理汽车的父母们”知道:拥有汽车、使用汽车的人是为了出行方便,而不是要成为有权者以人、车、路为平台赚钱的“车奴”。
  从管理上解决,就一个命题:
  优生优育公共交通事业。
  要优生优育公共交通事业,就必须坚持公共交通事业为人民出行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的国策,不能把公共交通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提高这一国策的吸引力,使公共交通事业成为城市交通动脉,要着力解决好国家投入、公益岗位、乘客免费、优质服务、专用路况、公众监督的问题。

  公共交通事业以国家投入,公益岗位,乘客免费为基础。国家投资公共交通事业,一切与公共交通相关的费用均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共交通岗位均为公益岗位,从业员工收入不能高于当地的平均薪金水平;实行市内公交“纳税人乘客”免费;国家通过大面积消减公车费用,消减修建路桥费用,连同获取的其它机动车的牌照费、事故处理费、年检费、存车费、车身车站广告费、会员费、违章罚款、养路费等反哺公共交通事业投入。

  公共交通事业以优质服务、专用路况、公众监督为活力。公共交通的优质服务体现在空间上,要线路覆盖面广,站点设置专业醒目;体现在时间上,要间隔适度,要准时进站;体现在车况上,车厢要整洁,出车要安全,到站要预报;体现在运行上,要有法定专有车道作保障。同时,营造以优质服务从事公共交通事业的人,在获得有限物质收入的同时,也能收获人生美誉成就感的社会氛围。
我国最早拥有公共交通的城市是天津。1904年按照清政府和比利时政府有关合约,比利时商人创办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1906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白牌电车正式运营。

  至今百年间,我国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一再被先是自行车后是轿车,人为地挑战着,运载能力与世界水平相差巨大。“全国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仅为20%,与发达国家城市的70%到80%的比例相去甚远。而在香港,公交的出行率占90%,所占城市道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

  外国人对公共交通的觉悟是具体的:英国环境大臣米利班德在倡导英国人为环保放弃私家车的同时,自己出行却从不使用公交工具,因而被议员指责“说一套,做一套”。虽然其下属辩称环境大臣公务繁忙,私人出行时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这样的辩解并不让人信服。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至之时,北京发出了睿智的声音:
“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公共客运系统建设投入,公交投资占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比例将由现在的35%提升至50%,从而确立公交在北京市日常通勤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到2010年,公共交通将承担全市出行总量的40%。”

  “北京明年公交补贴40个亿,空调车价有望下调。”

  “奥运会期间,北京将不允许市民驾驶私人小汽车到奥运场馆观看比赛。奥运场馆周边也将不提供私家车的停车场。”“奥运会期间的用车按照T1、T2、T3、T4、T5划分。T5为免费公交线路,主要运输持票的观众、持证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 届时,700万人可以凭奥运会比赛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到达比赛场馆。”

  有了如此方便经济的公共交通,和如此清晰明了的政策导向,还有哪些人会热衷于成为“车奴”?还有哪些人要忽悠“车奴”?还有哪些人能奴役“车奴”?

  车患猛于虎!

  面对今天人、车、路矛盾的窘境,就像我们至今不得不高唱“只生一个好”的人口计划生育赞歌一样,在今天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也不得不升起“以乘公交为荣,以当车奴为耻”的道德旗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发表于 2008-6-11 22:22 | 只看该作者
哎,什么都第一
人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公交迷网 ( 苏ICP备18015221号

GMT+8, 2024-6-13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