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北京公交集团第三客运分公司机务员
经历:2002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公交系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机务员
晚上八点钟开始,跑完了全天里程的692路公交车,陆续驶进世界公园公交总站大院。旁人眼中,车队一天的劳碌似乎就此画上句号,却不知对于机务员来说,繁忙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夜色阑珊,空寂的总站停车场中,只见一束手电筒的光亮来回摇摆,指挥着车辆停入泊位。
发出指令的这位叫陈海军。2002年,他从部队转业后进入公交系统,从看车员干起,先后当过售票员、驾驶员、核算员……今年,已是北京公交集团第三客运分公司最年轻的机务员。
车刚停稳,他一个箭步蹿上来,径直走向驾驶位。“崔师傅,上次保养之后,这车的侧向助力好使了不?路上盘桥那几个大弯儿拐起来不费劲了吧?”嘴上聊着司机行驶途中的情况,眼睛却已开始逐项查看起仪表盘,行驶总里程、油耗、电子报站系统……一样不落,手上也没闲着,熟练地将仪器数据记在厚厚的一摞表格上。
看罢仪表盘,陈海军转身检查起车里犄角旮旯的卫生、座椅有无损坏;下了车,他先是打开手电筒绕着汽车照了两圈,仔细查看有无剐蹭、破损,随后又走到车尾,支起发动机后盖,上下左右仔细照了一通,不时用手探进去按按……
车队共有32辆车,除去6辆留在北京站以备早晨及时首发外,其余都要回到公交大院。这就意味着,从晚八点开始,陈海军就得不停重复上面单调枯燥的检查程序,多达26次!
晚上11点20分,末班车终于驶进院子。陈海军依旧兴高采烈地跟司机打着招呼。这是位比他还年轻的新司机。“你瞧,停车场都快占满啦,这回看你倒车的技术啦!”陈海军拍着他的肩膀说。
692路公交用的是十几米长的通道车,车厢分前后两个半截,由灵活的转轴相连,倒起车来最要技术。
“这车倒起来跟一般车刚好相反。”陈海军一边口授心得,一边手把手教起新司机。慢打轮、缓加油、轻踩刹车……三下两下,车子乖乖地准确停进泊位。
送走最后一位司机,时间已近午夜。大院里只有陈海军值班室的灯还亮着。他草草洗漱完毕,调好两个闹钟,囫囵躺倒,偌大的公交总站就此黑黢黢地陷入沉寂。
这样的夜晚,在陈海军的工作日程表上,去年是一周出现一次,今年变成了每9天一次。原因是他还兼任了车队的技术员、信息员和团支书。这下他可成了全车队的大忙人:作为信息员,他要为车队写信息、拍照片;作为技术员,他一会儿调试公交IC卡网络、一会儿传授机械故障排除技巧、一会儿又要给司机班培训应用车载GPS……而身为团支书,他还得关心青年职工的发展。去年,在他的帮助下,车队的15名团员顺利取得大专学历。眼下,陈海军正带着一批学习骨干铆劲儿“续本”呢。
值班室这盏最后熄灭的灯,同样也是大院里的“启明星”。次日早上5点钟,两个闹钟的清脆铃声相继在值班室响起,打破了大院里的寂静。5分钟后,陈海军攥着一把钥匙,大步流星地走向停车场。
头班车5时30分必须准时出发,在这之前陈海军要调试好前三班的车辆。坐上驾驶位、打着车、观察各项仪表数值是否正常、检查车灯喇叭,一项接一项、有条不紊;下了车,打开机器盖,检查机油、燃油、防冻液、助力油……
机务员,用陈海军的话说,就是为机器服务的,跟车辆机械有关的事情,事无巨细都得挂在心上。从部队转业8年来,陈海军瘦了40多斤。对于这一点,他自己倒颇为得意。“越瘦越精神,年轻嘛,不知道啥叫累。”
本报记者 巩峥 RJ223
北京日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